晚上九点钟,才出门独自逛空中廊道。
夜色里,猛然发现洛河边的桐花已经开满树。于是太多的回忆在心里泛起涟漪。
因为清明节气三候的第一候,就是“桐始华”,所以桐花是清明时节的花。而所谓“清明” ,即清洁而明净的意思。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偏爱桐花,每年都特别关注它。但我每看桐花,都不是仿佛观赏其它花木那般,内心充满喜气,竟是觉得高大满树都是一簇簇的桐花,有淡淡的忧伤之气。这倒不是因为桐花是清明时节的花,搭上了“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气的缘故。
在我心里,每年到了清明节气,桐花盛开的时候,这一年的春天也快差不多要过去了。觉得季节已经走到了春末夏初。
印象里,有同样紫色的紫藤花开,一路到细细的紫色楝树花,就是夏天了。
春光轻薄容易逝。
早几年,我曾在乡下的围墙边种植过泡桐树。
隔壁邻居家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旁边有不少小泡桐树,我去挖了来种植。第一次种植,第二年就死去。又去挖了来种,活了三年,后来又莫名其妙地死去。
于是死心。
小的时候,我父亲在我家场地外围,从东到西,种植过一排泡桐树。我当年却憎恨泡桐树,因为泡桐树叶子有一股恶心的气味。而且,夏天的时候,它巨大如蒲扇的叶子上,长青色的“镬盖刺毛”(一种毛毛虫),还常常掉下来,场地上有不少。这让我感觉到害怕,因为小时候,夏天我们大都是赤脚走路。
泡桐树长势很快,没几年,就是参天大树。但是,因为长得快,所以木质疏松。八十年代初,我家盖新房子,这些泡桐树全部被砍掉,父亲说派不得大用场,只能作隔板。
当年我也不觉得失去它们的可惜。
假若留到现在,定是初夏的一道好风景。但是生活没有假若。
“牵牛织女鹊桥相会,私语未完,忽又天晓,连欢娱亦成了草草。子夜歌里有:一夜就郎宿,通宵语不息,黄蘖万里路,道苦真无极。
我与爱玲却是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如此只顾男欢女爱,伴了几天,两人都吃力,随又我去南京,让她亦有工夫好写文章。而每次小别,亦并无离愁,倒象是过了灯节,对平常日子转觉有一种新意。只说银河是泪水,原来银河轻浅却是形容喜悦。”
上面这一段话,出自《今生今世》的《民国女子》。
以前读到这一句“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就这样想:
多想在一个春余夏初的日子,开上车,走国道,走县道,走乡村公路,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村庄,一座又一座的小桥,一条又一条的河流,一爿又一爿的田野。
带上一个人,一路上与她絮絮地说话,吃一个又一个的路边饭店。讲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人生故事。
身边的溪山月色,斜阳流水,都是一种欢娱的贞亲。江山如美人才俊,但都宽容恩赐给了我们这样的荡子,似这样的相看两不厌的相悦。
自古以来,中国士子文人喜欢隐居,纵情山水。这称之为“避世”。而寻常百姓,希冀的也无非是安居乐业,本份生活。
亦曾很想生活于某一个山水秀美的陌生小城。那里没有我认识的人,也没有认识我的人。没有所有的人际关系。只有身边一个亲近的人,我们像一对跟屁虫一样的一起出没。
这一句“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据说是胡化用乐府《子夜歌》的诗句:
“一夜就郎宿,连宵语不息,黄蘖万里路,道苦真无极。”
但明显也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而今我尤其喜欢这一句——“瘦尽东阳姓沈人”。因为我也姓沈,这两年,也瘦了好多好多。
2024/04/01 晚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