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ser说有一种失败叫做瞎忙,我就是一个中招了的人。毕业后的前几年看似稳定光鲜,最后发现虽然工作同样辛苦但所在岗位成长性不大,感觉无端耗费了青春;求成心切转岗做了销售,相信只要坚持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最初的资金积累。选择销售并不是出于热爱而是因为来钱快,于是透支时间和精力一心扑在工作上,整天跟打仗一样混乱而没有方向,直到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这才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这一切是怎么一回事。
Spenser说的两点让我醍醐灌顶: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势能;做擅长的事,而不是做赚钱的事。
关于积累,终于意识到,有一种失败叫做瞎忙。不能做耗费身体,浪费时间的意义不大的重复劳动。日复一日的忙碌很辛苦,但正在做的并这不是我真正想做的,所以一直处于混乱迷茫、没有幸福感的的状态中。
要问所做的事情能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势能,不是就不必做。要做就做不浪费时间,每一次重复都在快速增值的正向积累。不能因为当下几千几万的薪水把自己的青春贱卖了,其实最贵的是自己用来增值的时间,人生未来会怎样,80%就看这几年用时间买了啥。年轻时候看到的可能性会指数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就像树状图,越往深处走,分叉的次数、能做出选择的机会越少,做出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也会越高。年轻时付出了多少时间,就一定要有对等的或者超值的收益:眼界,能力,素质,而不是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差异,能力还是没什么增益,社群自我介绍好像还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真正的能力不是你拿了多少薪水,而是市场觉得得你值多少钱。”
要问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擅长的、真正想做的,如果不是热情所在,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撑着走下去。如果只是用力坚持不会真正快乐。即使最后赚了很多钱,那也一定是透支了身体健康消耗了精力和心力,所以结果也会是中途翻车。
我是个典型的无法一心两用的人,看电视的时候不能吃饭,吃饭我就注意不到人物角色讲的台词是啥,总得退回去再看。同样的,工作的时候我没法一心二用再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倒是很羡慕其他同事可以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在一两件事情上才会走的远走得好,才会成功,所以常常在想如果把那些一天天的辛苦和混乱的时间一心一意用来培养自己的热情所在,坚持个两三年,不说做到至臻至善,至少也能有模有样吧。所以翻车以后我辞了职,在家阅读和练习写作。今天是辞职的第18天,辞职在家的这些天作息很混乱,我自我感觉还算是一个自律的人,但还是因为贪多求成计划太严苛和畏难心理,原定的计划各种被打乱。在职的时候总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做真正想做的。其实,如果时间真正自由了一天24小时,还是不一定能做好。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必须有压力敦促也要找到适度的自律方式。想到帆帆说的滋养和消耗,过度自律应该也是自我消耗了。
要想有所成就必定要有大量的积累,积累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平衡。一旦不协调,就会内耗,就容易断片出状况。所以成功绝不是一场短跑赛,不是一时的一两个月或者一两年放弃其他活动透支身体透支精力的突击么猛进,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这同时也决定了所做的事得是自己热爱擅长的并有所增益的事情,这样才不会有心理上的内耗,注意力也才会持久;节制自己的精力,保持日复一日所做的努力在自己的身体精力承受范围内,身体新鲜有活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这几年的教训让我知道了要做什么。
这十几天的混乱我知道了该怎么做。
就像帆帆分享的那样,保持觉知,知道什么东西是滋养我们的,什么东西是消耗我们的。做热爱的让内心愉悦的事情,就是在自我滋养;过度自律任务多结果完不成,损耗了意志力和信心,这就是在自我消耗。我们通常说时间管理,其实不应该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精力,多做一些自我滋养的事情,减少内耗,维持心灵、情感、意志的平衡,才是最好最鲜活的状态,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就像晨昏交替,风吹雨落,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平衡。我们要达成理想中的积累,就必须先找到这样平衡的状态,然后在细水长流中把自己长成一棵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