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群里聊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随手翻了了一下目录,就被吸引了,趁着闲暇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不禁感慨一个妈妈对孩子的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这本书文字质朴而真实,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母亲的大爱和大智慧。她对女儿是何等用心,她的教育手法又是何等自然而然,然后和现在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相比,发现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缺少的是一份耐心、细心和恒心,而且还缺少艺术性。
这本书的作者是尹建莉,教育专家,这本书是她教育自己女儿的一些心得,关于尹老师无意中多了解了一下,她之前关于自闭症的一些言论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愤怒,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的,这种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大家只要择优而用即可,万事皆不可全盘否定。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避免哄骗和报复
孩子小的时候 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哭闹,书中作者单独就小孩子打针这个事情来举例子,
妈妈告诉孩子打针有一点疼,给她讲清楚打针的原因是因为要治疗疾病,如果不打针疾病不会走,人会更不舒服。让孩子从心里先去接受这个痛苦的事实,然后她就会慢慢去接受这个痛苦。
现在很多家长包括医院的医生,孩子一打针就会大哭,家长就会欺骗孩子说打针一点都不疼就是蚊子咬了一下而已,然后孩子打过一次之后感到疼痛之后知道被大人欺骗了,就再也不会信任大人了,以后每次打针还是会更加的哭闹。有的医院的护士看到孩子哭闹会很不耐烦,朋友说她带孩子去打针的时候,孩子老是哭,护士生气的说别哭了,再哭打死你,我听后心里一紧,感觉这护士这句话真的有可能会给孩子的心里造成严重的阴影。
孩子小的时候还经常会遇到磕碰,碰到桌子上、椅子上,或者直接摔倒在地上,我们老家很多老人看孩子,看到孩子摔倒后,还念咒似的过去拍打着地面说,让你碰到我的孩子,打死你!然后给自己的孩子说,奶奶替你打它了,没事了。
这看似一个无关的举动,其实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了一种看法,就是我摔倒了,就要去打碰到我的东西,这其实是在交孩子一种变相的报复,这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好的方法是,孩子磕碰之后你应该告诉孩子,这个椅子也是疼的,你揉下这个椅子看它疼不疼,让孩子知道在自己感到疼痛的时候,椅子和桌子也是疼的,这样一种同理心看待事物的话,孩子会保存最初的善良。
信任
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都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很多家长会对孩子有过于的担心,孩子大了参加考试,有的父母一直对孩子说你考试千万不能作弊,不可以看别人的,等等。殊不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的世界里根本不知道还有作弊这个事情,也不知道考试的时候还可以翻书或者偷看别人的。而家长总是过于的灌输他们自以为很正的观点。
书中作者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就是圣诞节,她说每年的圣诞节他都给孩子准备好圣诞树,准备好礼物,然后告诉孩子圣诞老人给她送礼物来了。女儿每年都特别期待圣诞节的到来,因为那天可以实现自己的很多愿望。
随着孩子的长大,作者感觉要把真相告诉孩子,其实不是圣诞老人准备的礼物,而是自己准备的。可是她发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懂得这些事情了,只是她不想打破这些美好的童年,和妈妈一起扮演着童话角色。
所以作为父母,必须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善良和董事,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让孩子自热成长。
自由
只有自由了,孩子才会更自觉。
作者提到一个事情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习古诗词,不要给孩子进行翻译或者过多的解读,而是让他们直接读原汁原味的诗词,并且父母最好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孩子的情怀和人文的东西就形成了。而且还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收获。
另外就是关于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应该陪在孩子的旁边,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有些家长每天都坐在孩子旁边看着孩子写作业,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监视,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早的独立,这对以后适应生活也是大有益处的。
爱
爱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家长应当对待孩子的最重要的态度。这里的爱包括两种一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种是父母之间的爱。
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最近大家都被小小春圈粉,陈小春和应采儿都是火爆脾气的性格,为什么生出来一个小甜椒,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他们夫妻之间是爱意满满的,这给小小春创造了很多爱的力量。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爱要表现出来,也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一旦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待他(她)的态度是不爱,或者父母之间没有太多爱,就会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孩子是期待爱的,也是对家长充满爱的,这一点上需要互相契合起来。
妈妈要亲自带孩子
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
现在流行姥姥带的孩子,奶奶带的孩子和妈妈带的孩子的比较,很多人打着给孩子提供好条件的目的,把孩子送回老家,自己在大城市工作,殊不知这样会错过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也就是有限的几年,而这几年也是孩子各种认知成熟的几年,妈妈最好和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有每天下班的几个时间也是有效地。
记得蜗居里面,海平在上海还没能买上房子,租的房子太小,就让自己的女儿冉冉跟着姥姥回家,她每个月就回去看冉冉,有一次回家发现冉冉做错了事情,他教育冉冉做错了事情要受到惩罚,问冉冉要什么惩罚,冉冉想了想说:要妈妈抱。
当时海平就哭了,说自己在大城市拼死拼活不就是问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条件,而现在孩子却把妈妈的抱抱当成一种惩罚,于是她决定立马买房,不管多么艰苦也要和孩子在一起。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
看到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愿天下父母都在养儿育女中感知到美和幸福。
最后给大家分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十条的经典语录
1、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也绝不可以采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让孩子读书。
2、在严厉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甚至是堕落等等。
3、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4、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5、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是不能强化“苦”,而是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6、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7、反复的批评就如同贴到墙上的“记过簿”,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8、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9、用繁重的作业把孩子的肢体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书桌前。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会“厌学”.
10、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