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各方都感受到了“黑云欲来”的压力,首当其冲的更是已经叫苦连天,比如金融业,还有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连阿里、腾讯这种量级的巨无霸都说“地主家也没余粮”,在收缩转型做战略调整,因为,这个地球从生物诞生以来、亘古不变的铁律就是:每次生态或者天灾考验,活下来的将获得蓬勃的发展。
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社会变革是因为需求多过资源,以至于竞争太过惨烈,那么凛冬就会到来,扛不住的死掉,活下来的才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得到进一步的壮大。我们看到,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那些牛人们都在积谷防饥,或者在充满曙光的领域里布局,而我们普通人大多在海量的各式信息中焦虑、无所适从,可能由于生活中的一次微小的诱因,就积累成一次关键性的抉择,可能赶上机会,也可能就此错过,更多的却是有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
很多人振振有词的说,寒冬就应该什么都不干,越折腾死的越快,市面上也确实随处可见把自己折腾死的案例,可稍微用下脑子,靠逻辑就能推导出来:不折腾哪儿来过冬的粮食?你看到折腾死的那是因为诸多原因更大的是运气导致,不折腾就意味着寅吃卯粮,怎么跟疯了一样想要活下去的竞争资源?现实中秉持寒冬不折腾的人大多不过就是懒惰,牛市也没见他们折腾,寒冬不过是个偷懒的冠冕理由。
还有不少人说积谷防饥,寒冬中要“高筑墙、广积粮”,这本身是极高明的战略,古往今来每个笑到最后的王者都是这一战略,但现实中大量口口声声说这个战略的人做的却是不折腾的事,不能说他们不积极不上进,他们总说“寒冬中要健身、要读书”,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积谷防饥”“广积粮”的关键在“谷”“粮”上,就是能让人熬过寒冬的营养和资源,2000年互联网寒冬尸横遍野,马云能活下来就是因为融到了软银的钱,而大多人、即便大喊“积谷防饥”的群体,要么没有谷,要么积累的不是谷,比如现在市面上过的特别难受的几个领域,过去扩张太快的金融、尤其是P2P,还有产能过剩的制造业,煤炭等利用率不高的能源,以及所有会被技术取代的落后产能和行业模式。
过冬重点在积谷上,像马云当年那样也在寒冬做战略转型,以备寒冬过后可以更高效的抢掠资源市场,我们普通人的“积谷”不是不作为或者守着没落的老行当,而是应该积极投身并布局那些可以带动产业升级的技术或者新理念、新模式,学习也应该是学未来的东西,有未来思维,才能在现在做相应准备,才算得上是“积谷”。
如今的时代,获取资讯无比廉价,甚至是构成大脑污染,现代人最该在繁杂世事中吸收营养,提升自己的生命竞争力,千万不要把垃圾或者糟粕剂起来应对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