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
当你在大地上奔跑,并与大地一起奔跑的时候,你便可以永远跑下去。
——塔拉乌马拉人谚语
跑步犹如人生,时间就是一切。
——摘自《跑步,该怎么跑?》一书
相信大多数读者看到以上关于跑步的名言金句时,都会有所思考:
「跑步吗?谁不会,与生俱来的技能吗!」
「有点夸大其词了吧?跑步有那么好吗?」
「我能走,为什么要跑呢?」
实际上,没有深钻细研和精耕细作的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呢!
跑步,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就像管理图书一样,普通人感到图书管理不就是借书还书登记加微笑吗?事实却是图书管理是大学里的一个系,是一门学科呢!
01
真正对跑步的认识,却是从我强化自身锻炼开始的。通过这件事使我发现:
「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体会。」
跑步如此,其他如斯。
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带给我的不但是强健的体魄,最重要的是思考和解决问题,向更高层次发展,视野也会不断开阔。
在遥远、神奇、美丽的西藏结束工作后,我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西藏海拔高,温差大,氧气稀薄,不适合剧烈运动。因此,我热爱的跑步运动也就此搁置一年,只能以室内健身替代一下。
但那种风一样奔跑,恣意妄行的放松自己的感觉似乎很久没有了,时不时的只能想象一下。回到现实,只能作罢。
「必须把失去的找补回来」——我摩拳擦掌,暗下决心。
说干就干,开始跑!
每天工作之余,我恢复了跑步运动1小时的习惯。我给自己规定时间,绕单位大院外环路跑,有时跑5000米,有时跑3000米。
每周五天工作日几乎雷打不动,早晚都跑一跑,有时累了,才调解一下。
对跑步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不断超越以前的自己,我仿佛又找回了那个青春阳光、风华正茂的自己了。
这样过了两个月,体能也恢复差不多了。
我那时候信心满满,工作、家庭和健康兼顾。
一天,为冲刺自己新设的目标,我竭尽全力跑了一次,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那几天疲劳感不觉而至,在继续坚持和休息一下这样非左即右的选择题考验下,以我不服输,字典里根本没有「失败」两个字的性格,我选择了前者。
其实那几天,右膝经常隐隐作痛。
「我一定要战胜它」
跑步时,我内心始终有个声音响彻耳畔,不时鼓励自己!
结果右膝真的出了问题!
02
实际上真正对跑步的认识也是从这次受伤开始的。
到医院诊断,拍片,发现积液、挫伤、损伤三大问题。当时还没考虑到是跑步姿势的问题,以为是自我加码太重练得过频之故。
认识的张院长和医院一个部长无意间的一句话,促使我对跑步和运动损伤有了全新认识。
「我们没有运动损伤科,只有骨科。」
看了片子后,医生建议休息,我十分懊悔。
我说最好在短时间内恢复。
院长半开玩笑地劝我,开诊断书,必须休息,身体重要还是工作重要?
我不得不放下一心上进的想法,回到单位拖着病腿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原来很严重啊,晚上躺在床上不得不吃药、贴膏药。
看来只能静养了,永不服输的我十分不忿,下决心一定要找清病因,重新恢复跑步。
接下来的经历近乎神奇。
我相继在网上买了《天生就会跑》《爱上跑步的十三周》《跑步,该怎么跑》《太极跑》等专业跑步书籍,还附带着励志书籍,以使自己真正坚强起来,塑造内心的强大,早日恢复跑步的身躯。
让我震惊和欣喜的是,跑步居然是一门科学!
我们以前把其看得过于简单了,大多数人不会跑步,不懂得跑步,跑步受伤概率之高仅次于足球运动!
并且最关键在跑步姿势!
尤其是前脚掌着地,头肩胯踝成斜线,头正望前方,挺胸两手摆,呼吸成系统!我受伤后愈加爱上了跑步运动。
不仅仅如此,以前跑步纯粹是为了健身有个好身体,有个好状态。而看过跑步书后,我爱上了跑步。错过半个月时间跑步锻炼后,膝伤渐渐恢复。
「我是否再诊断一下再去跑步呢?」
「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开始跑步呢?」
我选择了后者。
阅读跑步书籍,让我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领域。学了一大堆跑步理论,总得实践吧。还有身体逐渐在恢复,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了解和认知。收获最大。
尤其关于跑步那些谚语,是多么令人振奋和鼓舞啊!
我又奔跑在熟悉的跑道上!
这次,不再受伤,不再盲目蛮干。
看看,彻悟多么的美好!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经历亲身体验,有了身体的参与和大脑的思考,就是掌握了一定的逻辑和规矩,也就是掌握了一门小科学呢!
通过两年多的再跑步实践,我感到跑步的乐趣至少有30条,甚至更多。对我来说,重点有5条:
⑴身心健康了
⑵压力减小了
⑶心态平和了
⑷目标清晰了
⑸自信心增强了
我也乐与读者共同分享《跑步时该如何呼吸》(美国巴德•科茨、克莱尔•科瓦奇克著)跑步的28个理由,其中5个:
⑴跑步可以帮助你获得快乐的感觉。
⑵跑步可以通过成就感激发自信。
⑶跑步可以提供竞争的机会。
⑷跑步可以持续一辈子。
⑸跑步很有趣!
03
跑步就如同我们的人生啊!
怎么做才能达成理想呢?别人走的时候,你用全力去跑。
——中岛薰
如果人生分段的话,那么姑且可以分成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那就是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距离啊!
无论出身贵贱好差,你都得站在起跑线上。这和我们出生在大富之家或者贫穷地区,还有中等家庭是不是一致呢?
人生总得有一段距离,是自己在孤独的奔跑吧!
尽管有时候有人挥手向你喊着:「加油」「努力」。
但是你还得发自内心的自己用力或者自己鼓励自己。这时候没有人能够帮到你,你只能自己帮助自己。
你在少年的时候,寻找人生的方向,储备知识。
青年的时候就该定性,参加工作,一路的探索发现,一点一点的积蓄力量。
而到了中年,犹如马拉松已经到了半程,还有没有继续跑下去的力气?或者是匀速的保持下去?还是选择放弃?这和我们的人生多么相似啊。继续跑还是不跑,加速还是减速,都是个问题,由你自己决定。
晚年也就看到了终点,这个时候能不能跑得舒畅,活得有意义,或者是跑在前面争取名次,胜利完成人生的旅程,到终点欢呼雀跃,迎接一生的最辉煌最灿烂的时刻。
所以生活啊工作啊,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在马拉松跑道上那种坚忍和孤独。
好在路途上有那么多补给站和身体状况监测站。让我们停下来补充能量调整身心,以利再战。
人生的四个阶段也是如此,有的时候不能只顾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静静思考人生关键的时候只有那么几步。正如作家柳青所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青的时候。」
这需要你自己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的分配体力,规划路途人生。记住,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你无法替代别人,别人也无法替代你!
道路选择对了,那么就好走,走的顺畅,走得长远。
往往道路选择不好,或者是体力分配不均,尽管你与周边的人体能和实力相当,但还是事倍功半,是指甚至折戟沉沙,远远的被抛在后面。有的时候你只能怪自己选择的错误,只能望远兴叹无能为力。或许在那一刻,你才认清了自己,明白自己的实力。
就我而言,高中毕业以后没有考上大学。落榜就意味着落在农村当个农民。还有七八种其他的选择,比如,当兵,当裁缝,当医生,当木匠,当瓦匠,学美术等诸多选择。还是拿出一笔2.5万元的巨款自费上师专,将来可以当老师。
但是那时候家境贫穷,没有钱拿这个。如果把房子卖了供我上学,家人将无处栖身,谁让我考不上大学呢。
所以我不得已而远行,选择了最为廉价而且吃穿不愁的地方。人生从此改写,一路拼搏到今天。
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或者跑出自己的最佳成绩,不断超越自己,有时候就是在实践中敲敲打打,曲曲弯弯中实现的。
奔跑吧,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