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这里有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存,浓郁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历史博物馆当然是游览之重,当然也值得一来再来。
这一次又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还是那么多人,下午一点多,馆外排成长龙在领票,我也站进队伍里。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品类繁多,每个博物馆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重点文物就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每走一次博物馆,都会感叹一次我们的祖先是如此聪明,那些器物那些摆设,就是拿到现在来也毫不逊色,不知道那个年代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工艺制成,也会感叹其实这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其实都是沿着一个传统在发展,是传承也是保守,是过去达到了太高的高度以至后辈无法超越,也是我们的思维在祖先创造的美感里已经形成了定势,我们认同天圆地方,宏大磅礴,精致巧妙,红黑搭配,我们认同玉器的冰清玉洁,金器的富丽堂皇,丝绸的飘逸轻柔,我们喜欢陶俑与真人酷似,我们爱听编钟奏着现代的乐曲……我们热爱在古物里找到自己的痕迹,我们走在博物馆里对文物说也对自己说:原来,你在这里!
进入博物馆大门,“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建筑群进入眼帘,中央殿堂巍然雄伟,两边楼群走廊错落有致,只看这博物馆外观,就不由对内部的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走进中央殿堂,进入第一展厅——《人猿揖别》,展示了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等先民遗存,《凤鸣岐山》,中国早期青铜铸造技术,《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朝文物。第二展厅,《大汉雄风》,展示汉朝的文化经济繁荣,《冲突融合》则展示了外族文化进入中国时艺术文化的丰富情形。第三展厅,《盛唐气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陕西依然独具的的文化魅力和精神传承。
文物太多,而我的鉴赏能力又实在欠缺,所以只能说说几件我感兴趣的物件。绿釉陶烤炉,东汉25-220年,只见一个小长方形的陶炉,外观有点类似于农村的烤火盆,底部有几排长孔,想来是漏灰之用,上面放置有陶制长条,搁肉摆鱼是不错的,原来两千年之后,我们除了变长炉为圆炉后,实在没什么别的进步了。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纸,一直以为是蔡伦首先发明了纸,这次才知道原来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造纸工艺流程,其实最先发明纸的还是更早的祖先,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已经出现了灞桥纸,由大麻纤维制造,混有少量苎麻。
在博物馆里,惊叹总是一波连着一波,一个鎏金双凤纹银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唐618-907年,西安市北郊坑底村出土。一个盘,至于做得这么工艺复杂吗?那么细密精致的花纹,双凤惟妙惟肖,盘边的缠枝纹清晰可见。这盘是什么样的工匠做成的呢?盘底会不会留下工匠的姓名。这盘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如果是日常使用,是否太过浪费奢侈了,如果是摆设,当也是非常豪华气派的。
这边刚刚感叹完,当我看到一个翠绿的绿釉香熏之后,觉得怎么称赞都不为过了,唐618-907年,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北塬出土,半椭圆造型,上部有一圆形镂空花纹,简洁而又大器,最喜欢的是它的色泽,绿中带黄,像春天的翠竹颜色,怎么能这么美。
在这个博物馆里,我又一次看到了女骑俑,名为彩绘帷帽女骑俑,唐657年,礼泉县唐张士贵墓出土,和在大唐西市看过的那个造型相似,只是衣服色泽不同,这两个俑是同一个地方出土的吗?不管怎样,我都是一样的喜欢着,不管是这里穿彩色上衣的女子,还是那边穿绿色上衣的女子。
在所有的文物里,我最喜欢的是瓷器,这个博物馆里的瓷器不多,但却足以让我惊叹。
一只北宋的青釉印花缠枝牡丹纹碗,精致大器的缠枝牡丹纹,好像在显现着主人的富贵和高洁,家中置有此碗的人,想必很有艺术眼光而且心胸阔大。一只五代的青釉刻花碗,和上一只碗的带黄的青釉不同,这只呈浅绿色,碗内寥寥数笔刻出花纹,底部好像也是轻轻带过几笔形成花纹,这是一只怎样熟练的手做成,应该是怀着一种胸有成竹的心情,在午后醒来还有些慵懒,所以只是随手几笔,然后就将这只碗搁置一边,等待火焰的淬炼演变。一只清雍正年间的祭蓝碗让我屏住呼吸,没有花纹却显得格外高贵,祭蓝,原来就是这样纯粹的蓝色,色泽深沉,不流不裂,浓淡均匀,呈色稳定,这样的蓝,大概只能用作摆设和祭祀用,好像日常使用就是一种亵渎,在网上一查,果然如此。再移步旁边,一只碧绿的清雍正年间的绿釉暗花八宝纹盘,简单的圆形深盘造型,也是无花无纹,却令人心生敬畏仰慕,好像没有什么颜色能与它媲美,绿中有点黄有点蓝,好像什么颜色都有,又好像什么颜色都没有,好像离人很近,又远得无法触摸。我只想这肯定不是人间的日用俗物,天生它就是让人欣赏的,它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提醒人世间还有这么美好的存在。
这次在博物馆里,还非常有幸地看到了南宋的兔毫纹盏,只见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酷似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远远望去,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一只小兔正藏在碗底。元代的绞胎碗,据说绞胎是世界陶瓷之林的神妙之花,工艺相当复杂难以掌控,只在历史上出现短暂一段时间,现存于世间的更少而又少,这次得见也算是十分有幸了。细观这只绞胎碗,黄釉,花纹有精有细,酷似木质纹理,内外均有纹理,精美异常。还有一只北宋的黑釉油滴碗,属于国宝级文物,通体施黑釉,釉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好像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据说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再一次地,不得不感叹此生有幸了。
精美的物件太多,实在看不胜看,记不胜记。博物馆里大概总是人多吧,有旅游团总是带了大队的游客进来,我有时自己去看,有时在手机上搜一下资料,有时也挤进队伍里听一下讲解。待我看完挤出博物馆,发现外面已经下起雨来,原计划到大雁塔去也只能改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