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系列简书文章目录 https://www.jianshu.com/p/1856d0c5c14b
本篇目录
一、婴儿相关事项
1. 脐疝
2. 肌张力高
3. 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4. 其他
二、婴儿相关训练
三、婴儿关键训练
1. 抬头
2. 翻身
3. 爬行
4. 走路
5. 说话
6. 吃东西
一、婴儿相关事项
1. 脐疝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外科情况,通常发生在新生儿或婴儿身上。它指的是腹腔内的组织或脂肪通过肚脐(脐部)的薄弱区域突出形成一个小肿块。这种情况是由于婴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处的肌肉没有完全闭合导致的。
脐疝的特点包括:
- 在哭闹、咳嗽或者用力时,可以看到肚脐部位出现一个软软的、可移动的隆起。
- 当婴儿安静躺下或是轻轻按压该部位时,这个隆起可能会消失。
- 一般情况下,婴儿不会因为脐疝而感到疼痛。
大多数情况下,婴儿脐疝不需要立即手术治疗。随着孩子的成长,大约在1-2岁之间,多数脐疝可以自行愈合。如果到了4-5岁时脐疝仍未关闭,则可能需要考虑手术修复。(大多数是1年内会自行愈合, 我家宝宝是3多月的时候就愈合了)
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如果发现脐疝变得非常紧绷且无法被推回,并且伴随着婴儿持续哭闹不安、呕吐等症状,这可能是疝气嵌顿的表现,属于紧急状况,需要立刻就医处理。
对于家长来说,重要的是定期观察脐疝的变化,并与儿科医生保持沟通。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心,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最准确的信息和支持。
2. 肌张力高
肌张力高(也称为肌张力亢进或肌肉紧张度增高)是指肌肉的紧张程度高于正常水平,这在婴儿中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能与某些健康状况相关。肌张力高的表现包括肢体僵硬、活动受限等。
婴儿何时出现肌张力高? 有些婴儿可能从出生起就表现出较高的肌张力。一些情况下,家长可能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医院满月体检基本都会检查,不用太担心)
表现:小腿无法伸直、腿部肌肉生长不均匀、动作笨拙等。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针灸、按摩、康复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平时应注意给婴儿补充营养,适量进食富含钙的食物(网上有各种按摩或做操视频可以搜索到,感觉效果不错)
3. 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婴儿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受到病毒性疾病的侵袭,包括普通感冒、喉咙痛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可以减少患病几率。
新冠
此外新冠也是很容易感染的, 出生不久的婴儿 感染新冠会比较麻烦, 一般出生不久的婴儿不太适合打退烧针, 所以医院基本上都会优先安排其他退烧药服用, 能给婴儿用的药比较少; 一般都是去医院就医按照医生嘱咐照顾好和喂药
婴儿的正常体温范围通常比成人稍高一些,但也有一定的波动。以下是一般认为的婴儿腋下温度正常体温范围36.0°C 到 37.2°C , 额温正常范围大约是36.0°C到37.0°C ; 新冠后 腋下温度≥37.5°C ,额温≥38.0°C
婴儿感染新冠后一般体温升高, 比平时更加易怒或难以安抚, 尤其是新冠的前2天需要经常观察体温变化 ,吃药退烧也容易反复即退下去一点又升上来, 这时候父母需要多点耐心照顾, 及时给婴儿降温或用药. 新冠和其他感冒不一样一般退烧不会很快; 一般过了前2天后婴儿不发烧后会容易照顾些 . 如果婴儿的症状较轻,比如仅有轻微发热或咳嗽,通常在7到10天内可以恢复。
4.其他
- 湿疹/皮疹:婴儿的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皮疹或湿疹,如尿布疹等。保持清洁干燥,并使用适合婴儿肌肤的产品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 吐奶/反流:很多小宝宝会出现吃奶后吐奶或者胃食道反流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致。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通常会有所改善。
- 便秘/腹泻:婴儿的肠道功能不稳定,可能会经历便秘或腹泻的问题。调整喂养方式(比如母乳喂养与配方奶之间的转换)、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等措施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 睡眠问题:新生儿可能难以区分昼夜,需要时间来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家长可以通过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等方式帮助宝宝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 耳朵感染:中耳炎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学龄前儿童当中更为普遍。如果孩子频繁抓耳朵、表现出不适或是发烧,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 牙齿生长:大约从6个月开始,婴儿将逐渐长出第一颗牙齿。这个过程有时会引起不适感,表现为烦躁不安、流口水增多等症状。
面对上述或其他任何健康上的疑问时,最安全的做法总是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获取建议。每位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非常重要。
二、婴儿相关训练
0到1岁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早期教育(早教)主要是为了促进宝宝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以下是一些适合0到1岁宝宝的早教活动:
- 感官刺激
- 视觉:使用色彩鲜艳的玩具或挂图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黑白对比强烈的图案对新生儿尤其有效。
- 听觉:播放柔和的音乐、儿歌或自然声音,与宝宝对话,用不同的语调和声音吸引他们。
- 触觉: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的物品,如软毛绒玩具、光滑的木块等。
- 嗅觉和味觉:通过母乳喂养或尝试各种安全的食物来刺激宝宝的嗅觉和味觉。
- 语言发展
- 说话:经常与宝宝交谈,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帮助他们学习语言。
- 阅读:每天给宝宝读故事书,即使他们还不能理解内容,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 唱歌:唱简单的儿歌或摇篮曲,增加亲子互动的同时促进语言发展。
- 运动技能
- 俯卧时间:每天安排一些时间让宝宝趴着,这有助于增强颈部和背部肌肉。
- 抓握练习:提供易于抓握的小玩具,鼓励宝宝用手探索。
- 翻身和爬行:随着宝宝的成长,鼓励他们尝试翻身、坐起、爬行等活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 认知发展
- 因果关系:玩一些简单的因果游戏,比如按下按钮发出声音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动作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 模仿游戏:做面部表情和简单动作,鼓励宝宝模仿,这是学习的基础。
- 探索环境:让宝宝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触摸和感知周围的物体。
- 情感和社会交往
- 拥抱和抚摸:经常抱抱宝宝,给予肌肤接触,这对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
- 眼神交流: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爱。
- 与其他儿童互动: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带宝宝参加亲子活动,与其他小朋友及其家长互动,为将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
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确保所有的玩具和活动都是安全的,避免小零件或尖锐边缘。
- 适度原则:不要过度刺激宝宝,保持适当的节奏,注意观察宝宝的兴趣和反应。
- 个性化: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不同,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
记住,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与宝宝建立亲密的关系,同时享受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早教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通过爱和关怀促进宝宝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婴儿关键训练
1. 抬头
婴儿学会抬头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大多数婴儿会在大约2个月左右开始能够短暂地抬起头来。以下是婴儿抬头发展的一般时间线:
- 1个月大:在这个阶段,当宝宝被放在俯卧位(肚子朝下)时,他们可能会尝试抬起头部几秒钟,并且头部可能只能抬离床面几厘米。此时,宝宝的颈部肌肉还不够强壮,所以抬头动作通常非常短暂。
- 2个月大:到了2个月左右,许多婴儿在俯卧位时能够将头部和胸部稍微抬起来,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这个时期,他们的颈部和背部肌肉正在逐渐增强。
- 3-4个月大:到了3至4个月大时,大部分婴儿能够在俯卧位时稳定地抬起头,并且可以支撑头部更长时间。他们还可能开始尝试用前臂支撑身体,为接下来的翻身做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时间点只是一个大致的指导,每个婴儿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有些婴儿可能会早一些或晚一些达到这些里程碑。
2. 翻身
婴儿学会翻身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大多数婴儿在大约4到6个月大时开始学会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即从背部翻到肚子)。以下是一般的发展时间线和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发展时间线
- 4个月左右:在这个阶段,许多婴儿开始表现出尝试翻身的迹象。他们可能会先从一侧滚到另一侧,或者能够将身体部分抬起。(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早3个月左右会翻身)
- 5到6个月:到了5到6个月大时,大多数婴儿已经能够熟练地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有些婴儿甚至能够从俯卧位翻回到仰卧位。
翻身前的迹象
在婴儿真正学会翻身之前,你可能会注意到以下一些迹象:
- 当宝宝处于仰卧位时,他们可能开始用脚踢腿,并且用手臂推地面。
- 宝宝可能会试图将头部和胸部抬高,以便更好地看到周围的事物。
- 在俯卧位时,宝宝可能开始用前臂支撑上半身,为翻身做准备。
如何帮助宝宝学习翻身
- 提供足够的“俯卧时间”:每天安排几次短时间的俯卧时间,以增强宝宝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
- 鼓励活动:通过玩具或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鼓励他们向不同方向转动头部和身体。
- 安全环境:确保宝宝在一个柔软、平坦且无危险物品的地方练习翻身,避免有尖锐边缘或小物件的地方。
- 互动游戏:与宝宝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轻轻地推动他们的臀部,帮助他们体验翻身的感觉。
有时候宝宝刚开始联系翻身的前几天可以适度协助,比如按住宝宝小腿方便他发力; 比如用布把宝宝放在布上掀起布让宝宝体验翻身等不过始终要注意安全第一
3. 爬行
婴儿学会爬行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大多数婴儿在大约6到10个月大时开始学会爬行。以下是一般的发展时间线和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发展时间线
- 6个月左右:在这个阶段,许多婴儿开始表现出试图移动的迹象。他们可能会用腹部滑动(也称为“匍匐”)或用手臂和腿推动身体向前。
- 7到8个月:宝宝可能开始尝试用四肢支撑身体,并进行前后摇晃的动作,这是为爬行做准备。
- 8到10个月:大多数婴儿在这个时期能够熟练地爬行。有些宝宝可能会采用传统的手膝爬行方式,而另一些宝宝则可能采用其他独特的移动方式,如“熊爬”(用手脚支撑身体)、“螃蟹爬”(向侧面移动)或“屁股挪动”(坐着用臀部推动自己前进)。
爬行前的迹象
在婴儿真正学会爬行之前,你可能会注意到以下一些迹象:
- 宝宝能够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并且可以保持头部稳定。
- 宝宝能够在俯卧位时用手臂支撑上半身,并抬起胸部。
- 宝宝能够用手臂和腿部的力量将身体推离地面。
- 宝宝对周围的物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试图伸手去拿。
如何帮助宝宝学习爬行
- 提供足够的“俯卧时间”:每天安排几次短时间的俯卧时间,以增强宝宝颈部、肩部、背部和手臂的肌肉。
- 鼓励活动:通过玩具或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鼓励他们向不同方向移动。
- 创造安全环境:确保宝宝在一个柔软、平坦且无危险物品的地方练习爬行,避免有尖锐边缘或小物件的地方。
- 使用障碍物:放置一些软垫或枕头作为障碍物,让宝宝练习越过这些障碍,增加运动技能。
- 互动游戏:与宝宝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在前方放置一个玩具,鼓励宝宝爬过来取。
4. 走路
儿学会独立行走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大多数婴儿在大约9到18个月大时开始学会走路。以下是一般的发展时间线和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发展时间线
- 9到10个月:在这个阶段,许多婴儿能够站立并扶着家具或其他支撑物移动(称为“扶走”或“巡航”)。他们可能会沿着沙发、咖啡桌等家具边缘移动。
- 11到13个月:宝宝可能开始尝试独立站立几秒钟,并且可能会尝试放开支撑物,迈出第一步。
- 12到18个月:大多数婴儿在这个时期能够独立行走。有些宝宝可能早至10个月就开始独立行走,而有些则可能晚至18个月。
学会走路前的迹象
在婴儿真正学会独立行走之前,你可能会注意到以下一些迹象:
- 扶走:宝宝能够扶着家具或其他支撑物站立并移动。
- 站立:宝宝能够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短暂站立。
- 迈步:宝宝在被大人牵着手时能够向前迈步。
- 平衡能力:宝宝在站立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平衡。
如何帮助宝宝学习走路
- 提供安全环境:确保家中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移除尖锐的边角、小物件和其他潜在的危险物品。使用防护垫和安全门来保护宝宝。
- 鼓励站立:让宝宝多练习站立,可以使用稳固的玩具或家具作为支撑。
- 扶走练习:给宝宝提供一个可以扶着移动的推车或学步车,帮助他们增强腿部肌肉和平衡感。
- 互动游戏:与宝宝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站在宝宝面前伸出手,鼓励他们向你走来。
- 穿着合适的鞋子: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在外面走路,确保给他们穿上合脚、有良好支撑的鞋子
5. 说话
婴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分为几个阶段。以下是一般的发展时间线和每个阶段的特点:
0-3个月
- 发声:婴儿会发出各种声音,如哭声、咕噜声、咳嗽声等。
- 反应:会对声音做出反应,例如转头寻找声源。
4-6个月
- 咿呀学语:开始发出“啊啊”、“哦哦”等音节,这些是语言发展的早期迹象。
- 模仿声音:可能会尝试模仿大人的简单音节或声音。
7-12个月
- 有意义的声音: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语音来表达需求,如“妈”、“爸”。
- 理解词语: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如“再见”、“拍手”。
- 手势交流:通过手势来表达需求,如挥手表示“再见”,指东西表示想要。
12-18个月
- 第一个词:大多数婴儿在这个时期可以说出第一个真正的词,通常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如“妈妈”、“爸爸”、“奶”等。
- 词汇量增加:逐渐学会更多的单词,并能将它们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18-24个月
- 双词句:开始使用两个词组成的短句,如“要水”、“妈妈抱”。
- 词汇爆发:词汇量迅速增加,能够理解和使用的词汇越来越多。
2-3岁
- 简单句子:能够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表达更多意思。
- 对话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回答问题,甚至提出问题。
如何促进婴儿的语言发展
- 多说话:经常与宝宝交谈,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用丰富的语言环境刺激他们的听觉。
- 阅读书籍:每天给宝宝读故事书,即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内容,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 唱歌和儿歌:唱简单的儿歌或摇篮曲,增强语言节奏感。
- 回应宝宝:当宝宝发出声音时,给予积极的回应,鼓励他们继续尝试。
- 扩展词汇:在宝宝说出一个词后,可以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和玩具,鼓励宝宝模仿声音和词汇。
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每个宝宝的语言发展速度不同,有些宝宝可能会早一些说话,而有些则可能晚一些。
- 持续观察:如果到了18个月宝宝还没有说出任何有意义的词汇,或者到2岁时只能说出少数几个词,应该咨询儿科医生或语言治疗师,以排除任何潜在的语言发展问题。
- 耐心和支持: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和发展语言技能,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虽然大多数婴儿在12到18个月之间开始说第一个词,但这个过程中的具体时间点会有所不同。
6. 吃东西
婴儿开始尝试辅食的时间通常是在大约6个月左右,但这个时间点可以根据婴儿的具体发育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关于引入辅食的一般指导原则:
何时开始引入辅食
- 4到6个月:大多数婴儿在4到6个月大时可以开始尝试辅食。具体时间取决于婴儿的发育情况,包括他们是否能够坐稳、头部控制良好、对食物表现出兴趣(如伸手抓取食物)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口腔运动能力来处理固体食物。
- 医生建议:在引入辅食之前,最好咨询儿科医生或儿童营养专家,以确保宝宝已经准备好。
引入辅食的原则
- 单一食材:最初应从单一成分的食物开始,如米糊、燕麦糊或蔬菜泥。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宝宝对某种食物的过敏反应。
- 细腻质地:初期辅食应该是细腻、光滑的泥状物,易于吞咽和消化。
- 逐步增加:逐渐引入更多种类的食物,并逐步增加食物的质地,从泥状到碎末状,再到小块状。
- 观察反应:每次引入新食物后,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如皮疹、呕吐、腹泻等。
- 继续母乳或配方奶:辅食引入初期,母乳或配方奶仍然是主要的营养来源。随着辅食量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少奶量。
辅食引入的步骤
-
初期(6个月左右):
- 谷物:米粉、燕麦粉等稀薄的谷物糊。
- 蔬菜:南瓜、胡萝卜、土豆等煮熟后制成的泥。
- 水果:苹果、香蕉、梨等软熟水果制成的泥。
-
中期(7-8个月):
- 肉类:鸡肉、牛肉、猪肉等煮熟后制成的泥。
- 豆类:豆腐、扁豆等制成的泥。
- 更稠的谷物:较稠的米糊或燕麦糊。
- 混合食物:可以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混合食物,如蔬菜肉泥。
-
后期(9-12个月):
- 手指食物:切成小块的软熟水果、蒸熟的蔬菜、小块的面包等,让宝宝练习自己抓取和咀嚼。
- 更多种类的食物:可以逐渐引入更多种类的食物,如全蛋、鱼类、奶酪等。
注意事项
- 避免添加糖和盐:不要在辅食中添加糖和盐,以免增加宝宝肾脏负担。
- 注意食品安全:确保所有食物都是新鲜的,并且彻底煮熟。
- 保持耐心:宝宝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同一种食物才会接受它,这是正常的。
- 鼓励自主进食:随着宝宝的成长,鼓励他们自己用手抓取食物,这有助于手眼协调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总之,引入辅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逐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