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警惕 酷派文化传媒 App骗局现状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各类金融和投资类层出不穷,酷派文化传媒 App却成为了众多用户的噩梦。许多用户在使用酷派文化传媒 App时,遭遇了无法提现、数据出错等问题。案例中的刘女士、李先生等人,都在不同场景下陷入了酷派文化传媒App的骗局,损失惨重。
台州的刘女士在QQ上收到陌生好友的做任务返现邀请,下载了 酷派文化传媒 App。在完成助力任务扫码转账50000元后,被对方告知操作失误,需要给特定手机号码充值话费才能拿回钱。刘女士在急切心理的驱使下陆续充值,却始终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60000元。
李先生在网上下载 酷派文化传媒 App后,先是花费59元加入会员,被拉进一个看似热闹实则多为机器人和“托”的群。在经历三次打赏任务后,不断被要求补单充值,最终在提现时又遭遇信誉分不足等问题,需要高额补分。李先生醒悟后赶紧上网查询,止损并寻求团队帮助【文章内容下方进入咨询】
【<→请点击这里进入咨询提现←>】
【<→请点击这里进入在线帮助←>】
【<→请进入咨询团队解决方案←>】
一、
案情摘要
1月22日,榆林一女子小美(化名)报警称:她接到一通退费电话,根据对方指导操作退费后,被骗3.5万元。
二、
被骗详情
小美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表示她之前在网上报名的课程现在可以办理退费。因为先前的教育机构遭到了大量投诉,如今在国家的介入下,他们将向所有学员退还学费。由于小美确实曾在该机构报名学习,便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进入了一个QQ群聊,并下载了一款名为“酷派文化传媒”的App,进行退费操作。#榆林头条#
注册登录后,一位客服主动联系了小美,要求她提供个人信息以供查询。小美告知对方自己之前缴纳了799元的学费,但付款记录已经无法找到。客服表示他们通过小美的信息查到确实有799元的缴费记录,并称可以先退还202元给小美。小美将银行卡号发送给客服后,不久便收到了202元的退费。随后,小美向客服询问剩余款项的退还事宜。客服解释称,该机构的债权已被国家转让至“银基伟业”公司,因此剩余的退款需要通过购买该公司基金的方式进行操作。
第二天,小美发现QQ群里有人主动加她为好友,并分享了自己的退费心得。小美听完后有些心动,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平台客服。客服给了小美几个方案。出于谨慎,小美先选择了100元返220元的基金,转账完成后,小美果然收到了220元,并成功提现到了银行卡上。第二次,小美选择了3000元的基金,但在转账完成后,客服却称小美操作错误,导致公司整体基金亏损,现在需要购买4万元的基金进行修复。无奈之下,小美只得转账2万元购买基金,又花费6545元购买了各种购物平台的电子券,最后通过云闪付转账4995元。就这样,小美陆续转账了3.5万元后,发现还是无法提现。当看到客服表示还需要继续转账修复才能提现时,小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随即报警。
三、
诈骗套路解析
(一)骗子往往会通过地下黑灰产业链非法获取培训机构用户信息,筛选诈骗目标对象,点名道姓,告知报名课程可以申请退费以此获取信任。
(二)目标对象上钩后,骗子会以“购买理财产品获利返还学费”“充值返利”等理由,引导受害人点击陌生网址链接下载虚假App。
(三)前期转账,受害人按照骗子指引投入资金都能获得本金和返利,在微收益的驱动下,受害人会向骗子提供的多个“个人账户”继续追加资金。此时,骗子不再返还,以操作完一次性返还、操作错误、账户冻结、交解冻金等理由不断诱导转账,直至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
四、
警方提醒
(一)正规培训机构的退款流程,一般是以原路返还的方式将钱款退至本人缴费账号,凡是退款时附加购买商品或支付费用条件的,都是诈骗!
(二)如接到退费电话,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如有疑问,可及时拨打110或有关培训机构主管部门电话求证、求助。
(三)如不幸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为我们提现提供线索,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随着网络社交、在线购物等不断发展,相关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快递诈骗”便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你会莫名其妙收到一个快递,上面的姓名、地址、电话与你的个人信息完全一致,但确定的是你并没有买过相关商品。打开后通常会有虚假广告内容的宣传单、海报、报纸、刮奖券,或者是一份未知的红头文件。
警惕!这就是典型的“涉诈快递”!
反诈案例
近日,某县的莫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拆开后发现是一些宣传单和一张刮奖卡片。刮开卡片后显示中奖了,但需要按照指引扫描二维码才能获得奖励,莫女士警惕起来,想起民警之前宣传过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莫女士立即将该包裹丢弃。之后经警方核实,该包裹确系“涉诈包裹”。
“刮刮乐+快递”套路解析
①关键词:免费“礼品”、二维码
收到不明快递,有的是“购物卡”、“礼品卡”、“刮刮卡”、“蟹卡”等刮奖小卡片,还有的是手机支架、水杯、雨伞等小礼品。在这些快递中,当然还有二维码,对方“温馨”地提示扫码后才能领奖或提货。
②关键词:下载刷单软件、返佣金
扫描二维码后,骗子先以关注商铺、浏览商品等方式予以小利,来骗取受害人信任,再引诱受害人下载指定刷单软件进行刷单,前期小额刷单会快速返还佣金。
③关键词:借口诱导转账
当受害人进行大额充值转账后,骗子就会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进一步转账汇款,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警方提醒
天上不会掉馅饼,请务必提高警惕,不要下载和安装来历不明的 APP ,更不要随意扫描任何免费物件上面的二维码,时刻谨记任何形式的刷单都是诈骗。
反诈案例
近日,某县反诈中心在工作中获知,某镇居民蓝先生收到一个涉诈快递包裹,反诈中心民警立即与蓝先生联系,在征得同意后对该涉诈包裹进行核查。
包裹内有一个印着“未经许可·请勿翻阅”字样的档案袋,袋里装着一张“红头文件”及一张“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文件显示: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名义发布《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中央财政部【2024】198号),称有320万元扶贫金要发放,申请通道是登录网址平台联系客服申请领取。
经民警核查后,证实该文件是骗子伪造的,目的就是让收件人登录网址,从而实施进一步诈骗计划。
“专项文件+快递”套路解析
①关键词:“红头文件”、扫二维码
诈骗分子通过快递邮寄伪造的“红头文件”给受害者,引诱受害者扫码与“客服”联系。
②关键词:缴纳“手续费”
诈骗分子打着“国家政策”“国家补贴”的幌子,向受害者发送伪造的“国家补贴”申请审批情况截图,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离领取到巨款“补贴”只差一步之遥,甘愿交“手续费”。
③关键词:借口诱导转账
诈骗分子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不断转账汇款,如谎称受害者卡号填写错误、银行卡被冻结等。
警方提醒
收到来历不明的快递,不轻信其中的内容,不登录陌生网址,更不要扫描可疑的二维码。收到此类“政策”文件,一定要向有关部门致电求证,不轻信网上非官方的报道信息。
主办:湖州市妇联
原标题:《巾帼反诈课堂?丨春节将至,新型快递诈骗要警惕》
【警惕!陌生快递寄来超市购物卡,不是福利是陷阱】
北京日报客户端
临近年关,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近日,不少市民反映收到陌生快递寄来的所谓“京东超市卡”,看似诱人的福利背后,实则暗藏诈骗风险,已有市民因此上当受骗。
陌生快递寄来的“福利”卡片 不久前,李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写着京东年底回馈会员活动的“京东超市卡”,卡片提示扫码即可领取50元京东购物卡和破壁机等礼品。
李女士见是京东会员活动,未起疑心,便按照步骤扫描二维码准备领礼包。扫码后,进入了一个客服对话窗口,对方告知李女士:“您是本次活动邀请的用户,有20元现金、破壁机、50元额度京东超市卡3件礼品,依次给您派发。”很快,李女士收到了20元红包,这让她更加深信不疑。
紧接着,客服称破壁机的领取条件需完成一项关注店铺的任务。李女士关注店铺后,客服答应为其发放破壁机和3元红包奖励。尝到甜头的李女士,又按要求完成下一项任务,她点击客服发来的链接,下载了一个应用软件,注册账号后,被拉入一个“电商活动群”。群里消息不断,不少人在分享“今天挣了7800元”“收到返款了,今天收益13400元”等消息,营造出一种轻松赚大钱的氛围。
此时,诈骗套路进一步升级。“客服在群里发布任务,一开始是初级任务4元一单,完成多次任务后,客服就让我充值升‘中级’,单价变为7元一单。中级任务完成后,客服又让我继续充值升‘高级’,单价为12元一单。”李女士说,她先后充值了2000多元,可当她想要提取现金时,客服便以系统繁忙、财务审核等借口拖延,最后还称由于李女士个人操作失误,需要继续充值8000元才能全部提现。
李女士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诈骗陷阱。她赶忙翻看之前的操作记录,越看越觉得可疑,应用软件链接已无法再次打开,群里不断吹嘘高额收益的成员,似乎也都是托儿,根本没有真实的互动交流。
“这时候我才回过味儿来,我咋这么傻呀!从收到那张看着挺正规的‘京东超市卡’起,就一步步掉进骗子挖的坑里了。一开始给的‘甜头’就是诱饵,让我放松了警惕,其实是为了骗走我更多的钱。”李女士懊悔不已,她已向警方报案。同时,她也希望给更多人敲响警钟,避免上当受骗。
记者调查发现,收到此类卡片的市民不在少数。这些卡片虽来自不同渠道,但样式相似,均写着极具诱惑的回馈话术,利用市民对福利的渴望心理设饵。骗子“客服”的诱导方式更是如出一辙,先以小额现金返利获取信任,紧接着逐步升级诈骗套路。
记者向京东平台官方客服核实得知,京东从未发过此类京东超市卡、提货卡、礼品卡等,平台也不存在通过二维码识别出在线客服的联系通道,并且京东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联系用户进行任何操作。
京东平台官方客服答复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面对此类来路不明的“福利”快递,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随意转账、扫码支付,谨防陷入诈骗分子精心布置的陷阱,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褚英硕
温州网讯 筹备年货的时候到了,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年货节等活动,骗子也趁机混水摸鱼。这段时间,不少市民收到“知名电商平台”寄来的购物卡和礼物,但有人一不留神误中陷阱,损失惨重。1月7日,记者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从上个月以来,我市已接到邮寄卡片类诈骗16起,甚至有市民被骗20万元。
市民反映
陌生快递有“京东购物卡”
1月7日,市民赵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她收到一个陌生快递,里面有两张“京东购物卡”,她差点信以为真,但看过公安反诈宣传的她意识到不对劲,就把这些东西交给记者以辨真伪。
记者查看了这个陌生快递,两张购物卡就夹在一份硬质广告单里,附页上还写着一份《给京东用户的信》,正面标注包括支付宝、抖音、淘宝、奥克斯等合作商家。
这些广告单与购物卡印刷精美,有相应的编号,里面还写着“扫二维码领取20元现金补贴、奥克斯破壁机、京东购物卡等礼品”等字样。
记者联系了京东客服,对方称这些广告单与购物卡都是假的。
“京东没有发过此类卡片,也没有通过二维码识别出在线客服的联系通道。京东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联系用户进行任何操作,请您警惕此类诈骗信息,请勿随意转账,如已被骗,请及时报警。”京东客服说。
记者扫描了购物卡上的二维码,结果微信显示:“网页饱含恶意欺诈内容,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
虽然警惕心较强的赵女士躲过一劫,但考虑到这些印刷精美的物料迷惑性很强,记者将情况反馈给了市反诈中心,了解是否有其他市民上当受骗。
金龙鱼油、大米、名牌电器……
这些礼品骗子还真送上门
记者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市民徐先生与丁女士都跟赵女士一样收到陌生快递,但他们没有识破骗局,损失惨重。
徐先生回忆,上月30日,他收到一个陌生快递,打开一看是一张写着“聚划算,淘宝百亿补贴”的卡片,卡片上有三个刮奖图层,刮开显示他先后中了“戴森吹风机”“洗手液”“18元红包”。
徐先生想要领取礼品,便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添加“客服”,后被拉入一个群聊。
“客服”说了领取礼品的步骤,徐先生按要求填写姓名、收货地址等信息,没多久就真的收到一袋5斤重的大米和18元红包。
惊喜不已的徐先生完全相信了“客服”的话,“客服”趁机引诱他参与一个新活动,说是能领取更多礼品。尝到甜头的徐先生没有拒绝,他按要求下载“深圳亿商联动”软件。
随后,“客服”发给他新人升级学员任务,说是垫付30元就能返现80元。徐先生扫码支付30元,结果账户真收到80元。
徐先生高兴坏了,在对方诱导下,他加入一个“抢单群”,抢中“预付4999元返现佣金6999元”的任务……
事后,徐先生的确看到平台显示充值到账,然而系统还显示由于他操作失误无法提现。
“客服”说,需要充值15万元修复数据,等修复好了,这笔钱会连同之前的奖励一起返还。徐先生急于提现,又按对方要求将15万元现金放入黑色密码箱,并送往指定地点。可是,对方又称需要充值40多万元才能修复数据。
直到此时,徐先生才意识到被骗,但他已经累计损失20万元。
无独有偶,不久前,丁女士也在家中收到陌生快递,拆开是一张礼品卡,上面写着扫码就能免费领取礼品。
抱着试一试心态,丁女士扫码下载“酷派文化传媒 ”APP,登录后“客服”介绍领取奖品的流程。丁女士按要求填写了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微信收款码等信息。不久后,丁女士收到“客服”寄来的一个锅和一桶8L装的金龙鱼油,还有微信红包18元。
看着面前货真价实的礼品,丁女士不再怀疑。此时,“客服”提出可以参与刷单赚钱,丁女士欣然答应,一下子做了5笔刷单。
就在丁女士以为自己能获得高额返利时,“客服”却称其操作失误,需要缴纳58500元,并称这笔钱需要去银行取现金,用网约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客服”还保证只要丁女士做完这单,就可以提现。
丁女士信以为真,取了58500元现金装到一个纸箱里,让货拉拉司机送到了温州某指定地点。然而运送完现金,对方还是以其他理由让丁女士继续交钱,她这才意识到被骗,前后损失6万多元。
一个多月来
已接到16起类似诈骗
市反诈中心民警胡海东表示,从上个月以来,我市警方已接到16起邮寄卡片类诈骗案件。
胡海东分析道,电诈团伙通过快递寄送礼品卡诈骗的方式并不罕见,每逢“双十一”“元旦”等节日就容易出现这种骗局,包括之前出现过的“蟹卡”也属于此类诈骗。当下,诈骗分子又升级了诈骗手法。
他解释,骗子在卡片上设置二维码诱导受害者上钩,这是第一步“筛选对象”,会扫码且填写个人信息的受害者,往往反诈意识相对不强,这种受害者就会成为骗子的“重点关注对象”;接下来,骗子通常会配送有一定价值的礼品给受害者,受害者将对骗子假扮的“客服”更加信任,骗子则趁机让受害者参加类似抽奖、刷单之类的活动,这是第二步“筛选对象”,愿意参与活动的受害者意味着已被洗脑,成为骗子眼中“待宰的羔羊”,骗子会设置一系列话术掏空受害者积蓄。
民警胡海东还称,现在的电诈团伙常使用“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的作案方式,这不同于以往的“快递礼品卡+刷单”诈骗,诈骗分子后期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去银行取现,再雇佣网约车运送到指点地点,从而躲避警方追查。
民警胡海东提醒,市民收到来源不明的快递包裹,尤其是内含扫码领奖、补贴等信息的,切勿轻易相信,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活动的真实性。此外,市民不要轻易泄漏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扫描未知二维码或提供个人信息给陌生人,保护个人信息是防范诈骗的第一道防线。最后,诈骗往往从贪小便宜开始,对于所谓的“免费礼品”“高额补贴”,市民应保持理性判断,避免因小失大。
来源:温州晚报
在现代社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都习惯于通过各种手机应用来获取娱乐和收益。然而,一些看似好玩的应用背后却隐藏着层层的套路,像是“酷派文化传媒App”这样的一款软件,表面上看起来提供了很多吸引人的服务和收益机会,实际上却可能让你陷入难以自拔的陷阱。
“酷派文化传媒App”宣称通过娱乐、游戏等方式,能够为用户带来现金奖励。吸引人的是它通过简单的操作,比如下载广告、观看视频等,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积分或现金。而且,平台的宣传通常说得天花乱坠,承诺通过简单几步就能轻松提现。看起来似乎是一项既能赚取零花钱,又能打发时间的好机会,然而,真正的情况远非如此。
一旦用户积累了一定的积分或现金,提现的过程就会变得异常复杂且充满障碍。首先,很多用户在提现时会遇到“提现失败”的情况,或者平台直接要求用户完成一些额外的任务才能顺利提现。比如,要求用户邀请好友、下载其他不相关的应用,甚至有时系统会以“提现申请过多”或“需要完成更多任务”为借口,阻碍用户提款。
此外,“酷派文化传媒App”也可能通过其他手段设置隐性收费或者推销不必要的付费服务,诱使用户为了提现或获得更多奖励而不停地花费金钱或时间。逐渐地,用户的兴趣被引导向不停尝试和参与各种活动,而提现的机会却越来越渺茫。这样一来,很多人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平台的“圈套”,甚至在试图获得应得的奖励时感到无比沮丧。
因此,如果你正在使用“酷派文化传媒App”或者类似的应用,一定要保持警惕。虽然这些软件看起来诱人,但要清楚地认识到,平台设置的种种“借口”和限制可能只是为了让你更加沉迷其中,避免提现或通过隐性收费来盈利。最好的方式是冷静分析,不要让这些表面上的诱惑掩盖了其中的套路,避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被无谓地消耗掉。
总之,面对这样的平台,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任何“轻松赚钱”的宣传,理智地评估自己的投入与回报,避免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