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又感岁月匆匆,过了激情飞扬的年龄,昨天与几个发小相聚时却无意间又忆起那段青涩的岁月………
青春年华,谁不曾希望过、幻想过?谁不曾在青春里难耐过,灰心丧气、失望透顶,为自己的前途渺茫愁肠、为所谓的爱情执着傻傻……
高考失败,正好年华,却是我人生中最失意的时候,没有正好的愿望实现,没有正好的事情可做。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此告别以书为伴的学生时代!告别曾魂牵梦萦的书本题海,告别纯情纯真的同学,告别除了父母最关心我们学习长大的老师!告别我的单纯,我的梦想,我的活跃,我的满怀希望!
一年零两月的足不出户,不想多话,真的是用一片失落的心筑起了一座孤独的心城,要知道八十年代末,能守住那份羞涩的心的孤独,不是那么轻松,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真的只有纯粹的心的独处!
能熬过那段时间,得感谢父母的耐性和包容,耐性的等待我走出阴霾,包容我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想做就不做的任性;包容我从别人眼里的能说会道、善解人意的聪明变得傻傻;包容我变成令他们极度失望的样子,从无怨言,依然是他们眼中的乖乖女,心中未灭的希望!以至于后来我也一直都圆满着与他们不离不弃的陪伴!
能熬过来,还得感谢父亲那不多的藏书,虽然,心情不佳读不出来书的精髓,却也是那个时光难得的消遣和精神食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等等都是上学时想读却没有读的书,成了那个时候的最好读物,虽然读得不太好,到现在也差不多忘完,可也是那时候最好的陪伴。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我的一本读物,记得自己因为记不住书里面拗口拗嘴的名字,捋不清关系,总是翻来覆去的重读,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坚强,当时真的震撼到我,他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至今还记忆深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想我虽然做不到什么高大上,但我不应该这么脆弱等死,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更重要的是含辛茹苦的父母,我没有理由这样对他们!再平凡,也一定要学会坚强。
慢慢的慢慢的我终于从萎靡不振的情绪里走出来,其实后来想起来真的是头脑简单得不经事,幼稚可笑得太过脆弱。
后来还是开始了我正常的人生!虽然过得平凡简单,也算成全了一段回忆——平凡人的青涩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