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西游伏妖篇》,和看预告时的想法不同。
蜘蛛精和沙僧的鱼都很真实,幸好没有带孩子去看。
看预告时,唐僧说“我会如来神掌,我告诉过人吗?”我当时的理解是,佛教中人都是实话实说,就像经文中“如是”的意思一样。但在电影中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唐僧真的是什么都不会,他一直在吹嘘。
整个西游已经被改写了,和我们看得86版西游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唐僧在电影中,情感是丰富的,有懦弱、欺骗、嚣张,他爱段小姐,并且把段小姐放在心里,位置没人能替代。他和小善也只是假戏而已。这个电影中唐僧显得不是那么断绝人性,很生动,但生动得显得很市井小民化,他看不出有崇高的理想想去取经。
我觉得应该凸显,有崇高的理想,也能放下某些东西,能看到那种挣扎,正是因为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正是有过痛苦才能放下痛苦。让人性的光辉发光才行,但电影好像少了点。
电影里,孙悟空是战斗胜佛,战无不胜,全能的我,但是没有感情的,只做对的事情。唐僧是爱的化生,带着爱而活。猪八戒,色欲的体现,只有欲,没有爱。沙僧,愚痴。唐僧,爱过,才知道什么是爱,痛过,才知道什么是痛。才知道众生需要的是什么。
最后国师的假佛还是被真佛不费吹灰之力给打败了,孙悟空还是最强大的,打什么都是不费吹灰之力。这是全能的体验,我们一直的追求。佛才是全能的。
为什么四人组这么有能力,好要经历千辛万苦?体验生活。
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自己要多做点事,规定一个时间段,做一点事,这个事可能是收拾房间,工作,读书,看书,妄想,欲望,懒着,趴着,为什么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