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圣贤苏格拉底讲: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
很多智者和成功者认为自己笨,所以笨鸟先飞,日日精进,结果就取得了成功,其实他们都是聪明人。聪明人知道提升自己,自以为聪明的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笨,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会提升自己;而认为自己笨还努力改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劣,而且他们还知道想办法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在弥补自己的不足。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我们身边很多人很有可能会无视自身缺点,也许自己还意识不到。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某些能力较弱者会令人生厌,也能让我们在保有自尊的同时保有一定程度的谦虚。
文学奖得主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最聪明的一个, 20多岁就成名了。但他在接受新采访时说:“我最大的聪明是知道我自己笨。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几句话就道出了因为笨,所以努力就能成为专家,因为不够出色,所以专注。聪明人都做同一件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著名作家二月河分享他的“成功的秘诀”时也说过:“我没什么才气, 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 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 一写20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他对自己的聪明也颇不以为然。他的成就就是靠用最笨的方法去累计而成的。天天写,天天坚持才有今天的成就。
聪明人都不会说自己很聪明,都会说自己笨,不是矫情、谦虛,不是故作姿态、正话反说。他们诚心诚意地说自己笨,因为他们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多识广, 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知道学无止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道聪明特别是小聪明靠不住,不下苦功,日积月累,什么事情也干不好。
因此,有时候聪明与笨拙之间就是一念之差,做事和说话的区别。人聪不聪明从言行举止就能看得出来。有些名人从小就显得笨拙,但通过后期的努力,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就显露出来。
曾为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方他九岁时被父亲送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初到县城的他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觉得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在学校也是经常打闹,整天就知道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
他早期熟读各类名著,因此语文课上得贼好,但语文老师怀疑他作弊,因此他的成绩被打了低分,这彻底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时,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踢他的肚子,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同学逼到墙角打他。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苏步青老师一直觉得自己很笨,但不想辜负其他人对他的期望,因此,一直努力着,奋斗着,从一个“笨蛋”变成了一个大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