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光华读在职MBA,通常,我们每一门课会在两个周末上完,我通常也会等到上完后再做总结。
此外,以前这种聊感受和经验的课程,我都会积极发言,这次我几乎没有举手讲话,而是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分享,我又重新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同学,听到了很多精彩的发言,以至于我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怕幼稚的言论暴露智商。
因此,这次《管理沟通》课里,有太多让我感慨的内容,怕时间长了忘记这种感受,赶紧分享出来。
(一)修行无差别,处处是道场
这节课里,张老师有一个明确的主张:如果你内心感到迷茫和困惑,不要轻信“山上”有高人而去避世修行,你应该找优秀的同僚聊天,启迪思维。
张老师对于冥想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冥想其实就是让人专注,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特意抽出时间来反思、安静的思考,是必须要做的,但,无须把冥想看得过于神话,非得有复杂的仪式、优雅的环境才能进行。
冥想是一种形式,本质是专注思考,不该用繁杂的形式来把思考本身搞复杂了。
张老师举例了他曾经的一个学生,现在也是某集团副总裁,一天工作结束后,他会把窗帘全部拉上,让自己沉浸在黑暗中思考,花两个小时梳理每天的工作。
这个过程很重要,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反思,那么根本不限于任何时间和地点。
至于参禅,他说,就更没必要一定要“上山”了,多向身边优秀的人请教,几句话就能让你茅塞顿开。
今天我们在群里也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同学王东说,高手有两种:入世的牛人和出世的智者。入世的牛人比较好分辨,因为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出世的智者嘛,就难说了……
的确,你很难分辨那些“隐士”,究竟是因为太优秀,厌倦了尘世,还是只是在世俗中受到了挫败,用逃避的方式来生活。
多和优秀的人聊天、每天花点时间安静思考,这就是修行本身。
(二) 永远不要逃避问题
说起来很容易,但很多时候,人的本能却只想逃开。
在本课的第一个案例中,一位工作业绩糟糕的销售员,上司早已动了炒他的心思,这位销售员休病假的期间出去闲逛,和上司巧遇,“他瞥见上司从商场门口路过”,他应该怎么办?
十几位同学(包括我),第一反应是,避开再说。可以说这是本能反应。
更多的人选择了,迎上去打招呼。而其中打招呼的方式又可逐步细分,包括正面回应、撒个小谎、制造偶遇氛围等上司喊自己等等。
看起来只是一个打招呼,背后的逻辑却不那么简单。
老师的点评是:你看到了上司,却不确定他是否看到了你,这是不可控的。主动打招呼,则把情况变成了可控的,这就是其中的差别。
在我这段时间的工作体会中,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控制”二字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流程的把控、对结果的预期,都离不开“控制”。可以说,在工作中,可控的因素越多,越有利于事情的展开。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消除一个个的不可控因素,最后让事情按我们的预期达到好的结果。
如何实现“控制”,正视问题,不逃避,就是第一步。
虽然人的本能是要逃避,但克服自己的本能,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 什么沟通技巧比得上真诚?
从老师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是比较讨厌用所谓的技巧去进行沟通的。
在前面那个案例中,同学们有提到,如果自己休病假又在商场碰到老板,可以撒个小谎说自己来为客户看点小礼物什么的,老师微笑着否定了,说,如果真有此事就这么说,没有,就别说,很容易被拆穿,让人印象更不好。
另一个案例中,困境是“公司二把手副总裁突然要辞职”,我们讨论了种种应对策略,同学老雷说,“大家都把这个要辞职的人当成了公司的棋子,可曾有人想过他的需求和感受?”
接着,老雷分享了他们公司挽留一位技术大牛的故事:该技术大牛身居要位,提出辞职想创业,老雷知道他的项目不靠谱,并没有反驳他,而是鼓励他去做,并且该发的分红一分不少,还张罗帮他找投资人,并说,如果做得好,老雷也要入股。
三个月后技术大牛回来了,老雷他们照样接纳他,大牛从此兢兢业业,再无二心。
老师对此赞许之余,也告诫我们其他人:不要把“欲擒故纵”当成一种策略,你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祝福要走的人。
老师再三强调,为人处世只是一种手段,不该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四) 随心所欲,不逾矩
还是那个副总裁离职的案例,老师让我们分析了该公司总裁的性格,并指出这个总裁说的每一句话,都把事情带往了最坏的方向。
虽然沟通要真诚,但不代表说话前不深思熟虑。尤其是对于管理者,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符号的含义,绝对不可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说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越位高权重的人,越惜字如金,因为他无论说什么,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稍不留意,就会被拿去解读,引起各种蝴蝶效应。
总结:其实课程中的点还有很多,远不止这2000字能记全的,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修行,成为一个心智都更加成熟的人,是我要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