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腿疼病又犯了,这次是因为不听医生劝告,偏要下地干活造成的,右腿肿得厉害,不得已,才来县城诊治。他听闻县城有一家膏药店疗效不错,治好了村里一个人的腿疼病,于是由母亲陪伴着来了。
待我赶到店里时,他们已先到了。
我想,我此生应该是不会忘记在膏药店里的那个场景了:
父亲脱掉外边的裤子往下躺,我上前服侍,母亲也在一边帮忙,一边告诫父亲腿不要使劲,一边又看躺得是否舒服,枕头是否合适,我的关切照看倒显得有些不够仔细了。贴膏药之前要经过很多程序:手诊、热敷、按摩、药敷、刮痧拔罐等,足足三个小时的治疗,母亲一会儿过去看看药包是否太热,一会儿又说胳膊放外边怕着凉,一会儿看腿盖严没有,一会儿又问爬的时间长了头酸不酸。那份关切和细致,温暖的不仅是躺着的父亲,还有医生和旁边的我。
做完治疗刚起来,母亲从带来的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递给父亲,让他喝点水,医生笑着说:“看阿姨多细心!”母亲接道:“你不知道,老孩儿一辈子出力了!年轻时不惜力,出力了......”父亲一边整理衣服,一边也笑着说:“她一辈子对我也不赖......”我们被虐到了,开玩笑说道:”你们这是在秀恩爱呀!”父母听不大懂,他们还在断断续续说着对方的好,他们哪里知道什么是“秀”啊!更不会刻意去秀,他们只是真心实意地说出对方的不容易,并真心去心疼。
这一个场景,我的拙笔不能详记,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女儿,见证了他们这大半辈子太多的辛苦和艰难,有这些记忆作背景,此时的微小细节就显得格外鲜活。这一个场景,只是他们四十多年婚姻生活短暂的一个瞬间而已,而透过此,却可以知晓他们婚姻的大体模样。
父亲今年六十六岁,母亲六十三,他们这一生过的,是男耕女织的生活,更确切来说,是男耕女也耕,女织男来厨。日出共同作,日落双双息。早年,由于我奶奶犯癫痫病而走失,剩下父亲和爷爷相依度日,孤儿寡父,使得父亲五艺俱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父亲年轻时会织毛衣、蒸馍擀面、烙馍烙包子,家常便饭样样齐全。为了维持一家生计,跑到远在十几里之外的煤矿干活,每天下班回到家,休息之余还要利用夹缝时间干农活,来来回回十几里路,跑了十几年。我母亲还是待哺婴儿时,外婆早逝,母亲从小勤快能干,忍让温柔,心灵手巧,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村里人都夸我母亲干净,我家整洁。这一对苦命人的结合,使得他们能够彼此珍惜,互相体贴关心,因而成就了好姻缘。可我觉得,不全是因为他们的命苦而懂得珍惜,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做好自己的角色,找对了自己的角色位置。女人就该是女人的样子:温柔、体贴、忍让,海一样的胸怀和柔软,具备水所有的属性;而男人就该是男人该有的样子:坚韧、担当、能吃苦,山一样的伟岸和厚重,胸怀博大,豁达沉稳。
父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记录着曾经的欢笑忧伤;斑白的头发,诉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也储存了太多的艰辛和不易。 他们年轻时也有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记得有一次他们吵架,父亲不理母亲,母亲躺在床上不吃饭,更不做饭,还问我她若离开了这个家,问我跟谁走,我不记得自己当时说的是什么,只记得这个选择让我好为难。而现在,一切都因岁月的沉淀而历久弥香,所有的争吵打闹都化为当下的情深意浓。时间是最好的书,一切都会悄悄地记下。
反观现在的夫妻模式:各有各的一片领域,都是自己领地的王,都在张扬自我的那部分属性,而不懂把各自0.5的那部分削掉,来凑完整的1。甚至角色错位,角色混乱。每个人都做自己,这是社会的进步,可是在婚姻中,该是怎样的姿势,我们好像还没有学会。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榜样,可我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向他们学习。有的,可能我一生也学不会。
笔拙字乏,能表达的只是山之一隅,沧海一粟,聊胜于无,略表对父母复杂的情感:敬重、仰慕、珍视......到底是什么,我说不完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