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我喜欢一个人斜靠在松软底沙发上,把所有的热浪关在门外,静静地读书。读着读着,心逐渐会安静下来,整个天地好像都在我的世界之中,心灵逐渐澄清,净出一片灵光了,我享受着一种心灵自由和灵魂的安宁。
我常常这样紧紧地坐着,紧紧地阅读着,享受着无边的安静,收获着最朴素的快乐。室内静悄悄的,四壁萧然,甚至能听到自己呼吸和心跳,思绪从身体中脱颖而出,向上升起,趋向不可知的高度、深度。
静静地地阅读与枯坐,体验着日月肩头过,河山掌中看的惬意,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相互的倾诉,相互的取暖。生活中的人们一个个都包裹的那么严实,瞳仁深处都闪烁着狡黠与警惕,静静地阅读,也许单纯、简约、缺少诗意,缺少浪漫,但这平静的滋味,充实,随和,绝少贪奢。
龙应台说:“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在我的印象里,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正是让我获得人生的滋养。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能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林语堂语。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读这本书,让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跨越历史的尘封,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为之激动,担忧,释然,嫉妒,心领神会,获得教益。总而言之,让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他,膜拜他。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龙应台曾以湖边白杨树的倒影来比喻文学的功用。岸边的白杨树,我们可以触摸到它的质感,感受到表皮的凹凸,树枝树叶的形态质地,这是一种现实的真实,湖边倒影的白杨树,又何尝不是一种“空”的真实。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这是一种更接近内心真实的“美”。
高中的时候,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思路和情感随着孙少平孙少安的生命轨迹而起起伏伏,心摇神荡。那黄土高原下的少平少安的奋斗与挣扎,友情爱情,人生事业,以及那永不屈服的倔强的灵魂,让我看见了自己的希望,中国人的希望。在这波澜壮阔的社会大变革的前提下,人应该怎么去对待命运的摆布,怎么从容去接收挑战。我想,这本书都给了一个切实而深刻的答案。少平兄弟身上展现的美,正是黄皮肤黑眼珠中国人在二十世纪初叶这一伟大时期所创造的最美的美。
从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同样可以体验到这种美。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它着眼于民间的日常生活画面,民间的混沌、民间的朴素、民间的粗糙甚至民间的狡猾呈现出它原始的生机与魅力。
阅读,让我们通过作家的文字,去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生活,让我们能看见湖畔白杨树倒影的美,认识到我们心灵所渴望所寄托所追求所热爱而往往又被现实的尘灰所蒙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