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先知先生是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6册本)的第一主编。这套书是我最喜欢读的《毛泽东传》之一,不仅是资料权威翔实,写法上独具特色,而且用事实说话,不回避传主的缺点和错误,语言生动活泼,不落俗套。虽然有2050千字,读起来也不觉得累。
逄先知先生在介绍这套书的编写时说:“这套传记建国后部分的编写,前后用了八年的时间。”慢工出细活,岁月能够沉淀精华的道理一点儿也不假。难能可贵的是,逄先知先生还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写好传记。
在《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一书中,逄先知先生认为,写好传记,第一,拟好一个提纲。正像建一座大厦一样,必须先有一个好的设计蓝图。提纲就是传记的总体设计。在写的过程中,要动态地对提纲进行调整。
第二,详细占有材料。占有材料的多少,决定传记的质量与分量。离开材料,任何人也难为无米之炊;材料不足,也难以写出一部丰满的人物传记。因此,应广泛收集材料。
第三,善于使用材料。有了丰富的材料,不见得就一定能写出一部好的传记。因此一定要熟悉材料,理解材料,用好材料。在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组织上下足功夫。写作的过程中,做到有张有弛,有急有缓,有起伏有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
第四,基本上按历史顺序写,而不按问题写。作者认为,这样的政治传记,按历史顺序而不是分门别类来写比较好。按历史顺序写,当然不是把所有大事都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简单的排列下来。
第五,叙事要清晰。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历史事件、传主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一些问题的决策过程,要写的清楚明了,有条理,有线索,有头有尾,使人一目了然。写一部传记,材料选的好不好,材料用的好不好,写的的深度如何,表达得怎么样?这一切很关键,都决定于在研究上所下的功夫。另外,叙事要详略得当,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第六,写出传主的性格和特点。写人物传记,如果写不出他的性格和特点就会千人一面,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了。写传主的性格和特点要与重大事件结合起来,不能离开重大的事件单纯地写性格和特点。刻画人物,必须把背景写好。同时应处理好传主于其他人的关系。
第七,用事实说话。主要用事实说话,不做过多的评论,不随意地下断语。当然,必要的评论,必要的分析、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部传记的水平和质量,反映编写者对传主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一部好传记,如果没有必要的评论、分析、判断,就会变成平铺直叙的东西,缺乏生气,缺乏力度,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八,不回避传主的缺点和错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不缩小,也不扩大;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和传主怎样对待错误的。
第九,文风问题。要写好一部传记,不能不讲究文风。文风的优劣,对传记的可读性影响很大。根据作者的体会,最好的文风是朴实明快,通俗易懂。少用或者不用夸张的笔法。更不用晦涩难懂的语言;生动活泼,不落俗套。用语和句式结构,可以经常变换,避免呆板。不要老是重复使用那么几个词语,或者老是使用一种句式,显得单调、重复、干巴。干净利落,文笔流畅。遣词造句都要讲究,多推敲。用字、用词用的恰当、得体。将一些可有可无的话,可有可无的字,毫不吝惜地去掉。连接词,能不用就不用,免得拖泥带水。要以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
当我读到以上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折服,这样的传记写作经验,在别的书本中不多见。这些体会,对我将来写好人物传记将有很大的帮助。能写好人物传记的人都是一些能力超凡的人。国外有斯蒂芬·茨威格、沃尔特·艾萨克森等,国内有司马迁、林语堂、逄先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