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先生有一些以他的儿女为主角的漫画。每一幅浓墨淡描的画后面,都有一段生活故事,都隐匿着一个父亲深沉的爱。丰先生也用一些文字说过他的孩子们,字里行间都是父爱。我看画读文,禁不住地感慨,不单为了那爱,更可贵可敬的是那深刻的理解,一个男人对家庭的理解,一个父亲对童心的理解。
凡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宝。“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交更痛……”(《子恺漫画选自序》),这一番为父的心理,为人父者读了,必定有说中己心的感觉。为了孩子,父亲哪里有舍不下的东西呢?便是要用自己的命来换孩子的安稳,父亲也不会有分毫犹豫的。
但一般的父爱,在不同的父亲那里却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模样。
“我家孩子产得密,家里帮手少,因此我须得在教课之外帮助照管孩子……我常常抱孩子,喂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觉,描图画引孩子笑乐;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我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子恺漫画选自序》)
丰先生要养家糊口,不能说不忙,只这分忙与他为人父亲的角色并无矛盾之处,他喜欢愿意舍得挤出拿出忙碌之外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
“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子恺漫画选自序》)
而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年轻的中年的爸爸们,忙得分不出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
“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候的‘miaumiau’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子恺漫画选自序》)
亲自的陪伴,能亲身体会亲眼发现孩子的各样美好。孩子的纯真、生命的美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自己的耳朵听到的,和通过别人哪怕是妻子转述的,永远是不一样的。
有些情感,只有亲自陪伴才能得到。
爱孩子的父亲,无论如何,都能舍得花点时间陪伴自己孩子玩耍。
丰先生是位真正理解孩子的父亲。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都象拚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broken-heart(极度伤心——编者)、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
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给我的孩子们》)
“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破坏我的桌上的构图,毁损我的器物。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浆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儿女》)
孩子的认真、淘气甚至是破坏在这位父亲的眼中,都是可爱可恕可以理解的。
原来,做一个真正的父亲,首先要兼具着一颗童心。有童心,才能从儿童的种种稚嫩可笑甚至可厌可怒的行为举止中领悟童趣,才能触摸到童心,才能打开进入孩子的世界。师长对孩子的一切教育,都需要这样的一个基础。
爱孩子的父亲,要蹲下身子,和你的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用一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我看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就一心希望他们变为成人,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的生活……同样,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为标准,以成人观感为本位,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精神生活很苦痛……我当时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青虫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上述的成人们是在青虫身上装翅膀而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我是蝴蝶敛住翅膀而同青虫一起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子恺漫画选自序》)
俯低身子,才能理解孩子看到的世界,才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教育引导。
要是,一个爸爸有时候有这样的苦恼:怎么自家的孩子就不如别家的孩子好管?请先不要责怪孩子,先问问自己,爸爸的时间和心,用在孩子身上了么?
(201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