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河是家乡的一条长河,它的名字应该叫新睢河,只是人们为了便于记忆,用它的所在地大马村来命名,而忘了它的真实名称。
大马河自古有之,只不过河流不甚宽广,经常淤塞,水流不畅,赶上大雨,还会发生决堤,发生洪涝灾害,后经多次开凿,才形成了今日几十米宽的河面。我的父辈就曾兴修过大马河。治理后的大马河既广且深,途径桥上,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大马河呈东西方向横亘在虞姬和冯庙之间,是两个镇子自然分界线,虞姬乡在河南岸,冯庙镇在河北岸。自古以来河上没有铺设桥梁,过河全靠摆渡。同时,大马渡口也是冯庙去往灵璧县城的重要通道,县城也在河南岸。因此,两个镇的人们要是到河对岸去,或是河北岸人去县城也是要大费周张的。"隔河十里远",意思就是过一次河的功夫,可以走十里路那么远。过河全靠船摆渡,过一次要浪费很多时间。其实冯庙镇也有另一条通往县城的道路,只是镇子南部的人不情愿绕远路!虽然过河要花点时间,但胜在路途近。
听说大马村三户摆渡的人家合伙买了大船,光靠摆渡就发了家,很让外人眼红。三户人家,一户一天上船摆渡,收的摆渡费都装在自己的腰包,逢过年过节还要另外安排摆渡次序,因为那几天生意异常火爆!过河要收费,我去县城上高中那会就没少路过大马河,单人收费三毛钱,两人优惠五毛,骑摩托车的单人五毛,三轮车或拖拉机收两块,小轿车五块。赶上红白喜事办事的车辆过河,收费更高……总之过一次收一次,坐地起价。后来水涨船高,收费翻番。再后来这几户摆渡人又别出心裁,提出包年服务,到附近经常途经该渡口的村子挨村起(要)粮食起钱,充当船资。收了钱粮的村子以后坐船就不再收费。靠近大马河的为数不少的村子都交了,较远的不少村子,如我村以很少过河为由拒绝了,没有一户愿意交的……后来,村民们算过一笔账,花的钱比包年多了去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一年夏天,我和同村的张进科在县城上高中,一次二人骑车路经大马村,正赶上天气炎热,刚好我俩还剩五毛钱,于是买了两根冰棍,冰棍两毛钱一根,买完冰棍还剩一毛钱……过河的时候,我们说没钱付船费,但摆渡的老奶奶死活不信。平时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没钱了,下次可以再给。不知老奶奶那天怎么回事,死活不让我们下船,我们说还剩一毛钱,老奶奶听了果断"搜"走了。狭隘的农民思想,太可怕了!如果当年我村也交了钱粮,我相信就不会有如此遭遇。
"天堑变通途",现在大马河上已经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如今,大量各色车辆行人从此呼啸而过,生气十足。曾经阻碍两岸人们脚步的大河,已然绿意盎然,碧波荡漾,温情脉脉。只是,我一点都喜欢不起来。(2018年8月5日晚8时于安徽灵璧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