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比我的小姑娘小三岁的妹妹在我们家呆了一天,两个孩子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昨天,我眼看着她们兴高采烈地抱在一起兴冲冲地上楼了;今天晚上,我却看见两个孩子各玩各的,一个在玩陀螺一个在画画。
妹妹走后,小姑娘感慨万千。
“我终于知道姐姐为什么嫌我烦了,有个妹妹确实很烦。”
“她太霸道了,太不客气了,还会在你面前装可爱!”
“我后悔昨天留她在我们家里住。”
“你对她那么好,我不想做你的女儿,只想做你的客人。”
……
小姑娘一脸的不高兴,越说越伤心,让我觉得很恼火。可是,转念一想,我不能恼火,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这是与她“谈话”的最好时机。
“妹妹是客人,你是小主人,应该主动尽可能地照顾她,而不是被迫地‘让’,实在不愿意,你也可以想办法让她接受你的安排或者跟她说出你自己的想法然后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客人表现得怎样,我们不用管,我们作为主人的姿态是不是合适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她只呆这么一天。”
“妈妈天天照顾你、陪伴你,也有责任、有义务教育你,但是对于家里的客人,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招待好她,让她在我们家的这一天过得自然舒适,而不是找机会去批评、教育她。”
我们以“鸡块”事件为例作了讨论:
冰箱里还有三块鸡块没吃完,她们说想吃,我去热好了端上了餐桌。问题是,只有三块。
小姑娘说:“我们一人一块。”
我说:“我不吃,你们吃。”
小姑娘说:“那多了一块。”
小妹妹说:“我吃两块!”
我对小姑娘说:“那么就让妹妹多吃一块吧。”
小姑娘说:“我不吃了,三块都给她。”
小妹妹说:“好!我吃三块!”
我看小姑娘明显不悦,于是,对她说:“妹妹是客人,她喜欢就让她吃,明天妈妈再给你煎。”
小姑娘还是不悦,语气明显带着情绪:“所以我不吃了,都给她吧!”小妹妹也没客气,一个人把三块都吃完了。
我:作为小主人,你应该主动把多出来的那一块让给她。
小姑娘:她都那么不客气,我为啥要让?
我:她做得怎样我们不管,我们自己要有招待客人的态度。
小姑娘:那我不是全给她了吗?
我:可是你给的不情不愿,脸上都写着呢,这样做不仅没有体现你小主人的姿态也让自己不开心,你大大方方地让给她,或者直接告诉她你也很喜欢,第三块两个人一起分着吃,开开心心的也很好啊!
小姑娘:她那么霸道,我开心不起来!
我:你没有跟妹妹沟通,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说了做了,她应该不会全部占为己有,就算会,那你也可以做出“让”的姿态,不就是鸡块吗?你想吃妈妈明天再给你做就是,没必要让自己这么不好看、不愉快。
小姑娘还是没转过弯来,一副气嘟嘟的样子,我理解她的感受,但是,这方面,她真的需要好好成长。那个小她三岁的妹妹,一年级竞选班长,一举拿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敢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班长的职位,也理所当然地吃完了那三块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