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目标:家庭教育践行30天,6/30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
什么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教育?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天看到樊登读书里《我有一个问题》“不能接受孩子变平庸,我该怎么引导孩子深度思考呢?”我内心似乎也有同样的问题。
3岁是个分水岭
孩子3岁以前,第一次冲着我们笑,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喊妈妈,第一次说完整的句子……每个第一次都让人欣喜。哪怕做的还不够好,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他们这次比上次做的好的地方,如果他们做的非常好超出我们预期,那简直是惊喜,内心欢呼雀跃,而且对他们不吝啬地赞扬。
而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苛责他们,鼓励的话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批评越来越多。
从天才到平庸
如果说孩子三岁前,让我们觉得他们个个都是小天才,那么三岁以后,我们心中的小天才正在走向平庸。
孩子的发展不会比之前更快,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常常会对我们的要求说不。
比如我儿子对刷牙这件事一直比较排斥,但3岁前我给他讲关于刷牙的故事,给他换有趣的牙刷和好味道的牙膏,他还能坚持刷牙。但他最近近乎任性的不想刷牙,总有各种借口,今天居然说:“让我的牙齿都烂了再刷吧”。意思是我之前给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了,只是不想去做,真是难搞的小孩。不过我坚持他不刷牙就不给他吃东西,虽然带着一点威胁的意味,但确实奏效了。
再比如我女儿小时候喜欢独立思考,总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可上小学以后,她似乎表现得并不出色,老师眼中她是有思想的孩子,但离优秀还有段距离。我内心不太认同老师对我女儿的评价,毕竟我觉得她一直很优秀。但渐渐地确实会发现我女儿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当中总是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老师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在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我不太想做孩子的监视器,每当检查她作业的时候,又会不受控制地去指正她,“字没写好,重写一遍!”“作文三两句话,不认真,重新打草稿写!”。回想起《好妈妈胜过好孩子》里的片断,当圆圆有一次字胡乱写,爸爸差点想撕掉她的作业,但作者阻止了爸爸,并让圆圆去睡觉,不给时间她重写,让她去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是自然结果。我也尝试过,可是反过来,老师也会来找家长,怎么不管孩子。
接纳孩子不是说说而已
想起女儿语文课外兴趣班的星子老师曾给我们讲的一次公益课,星子老师讲到她女儿眼睛里都放着光。她也曾经被班主任约谈过,原因是老师要求她女儿背作文,但她女儿明明记忆力很大就是不背,作文也写的太随意,不符合规范。但星子老师的做法是在老师面前放低姿态一声声应和着,回到家里把女儿的作文仔细看了一遍,觉得女儿的作文写得挺好的,并表扬了女儿,说以后都可以按她自己的想法写。故事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家长内心很强大,有足够的判断力,并且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
所谓“平庸”,不过是家长被眼前孩子的行为或外界的压力所蒙蔽,如果不涉及学习和作业,每个孩子在家长眼中仍然是那个小天才。
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他(她)自己的时候,有没想过我们自身是不是成为了自己。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只是一味盯着孩子做的好与不好,便失去了自我。
想要孩子优秀,必先要求自己,唯有做成长型父母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