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常在网上看到好多人求贴,说管理学该怎么学,应该怎么入手。然后点开了几篇文章,感觉跟我印象中的不一样。
从业至今12年,前期3年时间从一线工人做到管理职位,然后做了9年的团队管理工作,最多时带团队70余人。
一直在写鸡汤软文,今天换换口味,讲讲干货:说说自己对于管理的一点心得。
管理,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一个是“管”,一个是“理”。
管:管辖,看管
理:治理,梳理。
管的是什么呢?两类:人和资产。人就比较好理解:人员。人员又包含很多方面:薪资、工作内容分配、健康状态、心理状态。资产又分为两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的就比较好理解,由于我是在制造业,所以接触的有形资产比较好划分:设备,办公家具,工具,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等等等,无形资产就比较抽象,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记录、各类项信息、工作总结。
理的是管辖范围的人员梳理,资产梳理。梳理肯定是要有个方向梳理,要不今天横着梳,明天竖着梳,那就不用管理了,因为管辖范围内已经乱套了。梳理的方向,就是这个团队的工作目标方向。
结合起来看:用有限的资源,去做成一件你想做的事儿。
管理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作为集体的指挥者,你在每个工作周期(为了方便,后文以天为单位)的工作内容开始前,自己的工作分配思路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就问自己三个问题:1.你想完成什么工作:2.谁可以代替你把这件事完成,3.如何确保他(她)把这件事做成你想要的标准。
连成一句话就是:如何让一个人,按照你的想法,把你想要干的事做成。你所有拥有的资源:人和物,就是完成这个设想的基础。
而管理者的脑海中,就是不断的重复这个思维过程,把团队的长期工作目标,不断的分割成小的达成目标,最后串联到一起,完成你想要的工作成果。
很简单,但是也不简单。毕竟涉及到人的管理,都会随着人数的增加,也就是信息量和不确定性异常的增加,而增加工作达成的难度。
先问个小问题,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如果今天没上班,或者失联了,导致团队停摆了,那么这个团队的管理者是称职的还是不称职的。
各有看法,但是我认为,如果由于团队管理者的暂时性缺席,导致团队停摆,那么这个管理者就是失职的。
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
管理者之所以称呼为管理者,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资产,分配给原本互相毫无关联的人员,去共同完成一个团队目标。所以,各个执行单位的工作方向是由管理者进行分配、梳理的,不断地重复这个梳理的过程,让团队内各个人员单位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干不成怎么办,这个才是管理者的工作努力方向。
就像刚出锅的包子,我给你拿了一个给你,你第一印象是干什么?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包子稍微凉一凉之后吃掉,那么问题就来了:我只给了你一个包子,但是我没让你吃啊。
看,这个就应该是管理者努力的方向,就是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限定的范围内,也就是常态化的工作环境内,想要梳理成这样的工作习惯不是难事,难得是工作出现了异常怎么办,执行人没有权限,或者是不想担责任的时候,就需要管理者用别的资源,对异常进行对冲,或者解决。
所以说,一个称职的团队管理者,应该给自己的团队打造成自发,自主地去完成工作,即使个别单元出现了异常,也不会影响大体上的工作进展。
二、
各个行业的管理涉及的因素不同,像我就是制造业管理岗位出身,所以我的举例就会以生产一线为例子,而其他的行业,比如从事金融、或者经商,或者创业的行业术语我也不懂,也不会。但是我认为大致原理应该是相通的。
资产只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待用状态,一种是维护状态,一种是失效状态。简单,好用,好区分。
团队内的工作划分,是需要对资产的常用状态进行掌握的。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管理者,不要以为自己对团队内各个资产信息了如指掌,就是好事,方向是错的。管理者要做的是:团队内各个资产信息,要做到有专人维护,专人记录,专人整理,专人处理。自己需要的时候,直接找专门的人就可以。管理者要记住的是:管理者要做命令的有效下放,有效执行,结果反馈。而不要凡事都亲力亲为,那样的话,自己精力有限,忙不过来,并且时间久了,会让下属有了推卸工作的侥幸心理。
管理,我认为最难的就是管理人,因为人的因素相对于资产的因素,更不稳定。
并且人嘛,受外界因素影响工作状态是常事。结婚,看孩子,家庭矛盾,失恋,酗酒,生病等等等等。
并且有的人会比较抵触管理者,有的人喜欢吹嘘拍马,有的人比较务实不做噱头,有的比较无欲则刚。所以针对不同的人,要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以及分配的任务要做到平衡。
记得最开始做管理的时候,每天的任务分配就是我最头疼的事儿:A和B不和,不在一起搭档,但是A和C好,C跟AB两人都能搭档,但是这个C工作能力有限,需要搭配D工作,C分给AB做搭档的话,会影响工作进度,但是D今天还没有来,林林总总,层出不穷。
所以管理人的方面我最后总结就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借用。
如果想让一个下属做成这个事,第一,他要有能力完成,第二,他会竭力完成,第三事情的完成度很高。前两个是受执行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但是根因在于管理者的下达任务的方式,他会不会受用,第三就是客观因素了,管理者要考虑是否需要利用别的资源去辅助完成。所以,相比之下,管理者对命令执行人的沟通方式,就很值得揣摩了。
三、
如何让下属为你尽心尽力地工作,是管理者情商和智商的表现,也就是手段。但是大部分管理人都习惯用权,钱对话。对此,我只能说片面了。
团队中年长的下属,更在意的是团队中其他人对其的态度,而稍微热血的人,注重的是义气,针对认钱的人,别唠感情;注重成就感的人,需要的就是肯定和适当的金钱刺激。
而最不好搞的两种人,一种是吹嘘拍马的人,一种就是无欲则刚的人。前者是你不知道他的实用价值在哪,舍弃怕自己不识千里马,捧着怕是鸡肋,后者是你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不差钱混日子的都在家了,那出来打工了还无欲则刚,这种人,就需要管理者仔细观察,找准切入点。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认同感。以前记得看过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特别实用:当你站在大多数人的面前讲话时,你就是他们的一员,当你跟某个人进行沟通时,你就是他的一个朋友。
当时看这句话的时候,还小,不懂其中的内涵,只是觉着很有意思,很有嚼头。工作了以后遇见各种各样、形形色色、不同追求的人,才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尤其是对管理者而言,非常实用。
毕竟都是一个团队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会涉及阶级对立的问题,以及观点对立的问题。
有的只是如何朝一个方向努力的问题。
四、
由于没有看过专门的管理学的书籍,也没有学过专门的管理类学科,一切经验来自于实践经验总结,所以,管理学专业人士请多多嘴下留情。
管理学非常适用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毕竟团队的一切资源分配,利用率,数据整理维护,都是由人来进行使用,维护,和整理的。所以,搞定不确定得因素,才会获得更稳定得成绩输出。
永远不要低估了一个人的潜力,无论这个人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