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故事,教育家陶行知一次在大学演讲,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
他按住公鸡的头,掰开嘴,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米。
陶先生松开手,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就开始自己吃起米来。
陶先生说: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们,学生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
但是,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放在家庭教育里,这个道理一样适用,父母干预、逼迫得越多,孩子反而越被动、越差劲。
很多家长每天一遍又一遍地催孩子学习,做哪些课外作业,做完了又仔细地帮他检查,最后连第二天上学书包都帮他整理好。
孩子习惯了被父母推着走,从来没有真正地形成“自律”,全是“他律”。
信任是孩子主动、独立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是很私人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相信并鼓励孩子把学习这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