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第158天(20190329)
1.情绪别浪费,好好开智慧。2.感受内在空间。
帮助女儿战胜恐惧
晚上下班回家,女儿很兴奋地对我们说:“今天下午音乐课,我们看了一部有些恐怖的侦探片,我竟然没害怕。”我们听了都为她感到高兴。
一直以来,女儿都有些胆小,特别是对一些带有恐怖情节的影片,看一次常会害怕一两天,晚上都会缠着我们一起睡。之前,我也曾试图淡化她的这种感觉,告诉她,都是些虚构的情节,要以局外人的心态去观影,完全没有必要害怕。但道理归道理,一感受其中,女儿就会不自觉地害怕起来。
我和爱人完全接纳女儿的这种感觉,当然,女儿也希望自己能有个心理上的突破,战胜内心的恐惧。我们也应她的请求,陪她去看了两场在她看来有些恐怖的影片。她坐在我们中间,当一些她认为有些恐怖的情节出现的时候,我就用力地握着她的手给她力量,她妈妈也在一旁鼓励她。渐渐地,她的恐惧感变得没那么强烈了。直到今天再看类似影片的时候,她就变得很淡然了。
当女儿一次次突破内心恐惧的时候,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也相信女儿经由一次次的成长和突破,她的内心会越来越充满力量,她的生命之花也会越来越绽放!(宏光)
工作中的又一份看见
昨天在功课中,感叹了一下与同事之间沟通交流时所领悟到的几点想法,在今天收到最后一个项目的资料反馈,与项目人员进行交流时,面对他们所报材料“全军覆没”的情况,我内心平静,坦然耐心地与之交流沟通。沟通结束,放下电话后,想想我们刚刚的交谈内容,突然勾起之前参加“满月计划”时的一段记忆。
那是在一个拼图游戏中,老师给出几个条件,在反复念过及确认我们没有疑义后开始拼装。我拼好了坐在那,几分钟后,老师在我耳边说:“请念第一条规则。”这时我方才恍然大悟,规则要求用三块板子拼成一个正方形,可我用了四块板子而不自知。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都说明了一个现象,我所表达的意思别人能接收到多少,拼图要求的几项规则我又能记住几点。于是,我又想到了孩子,大人在做事的时候尚且会忽略一些细节,都不会完全地“听话”,又何苦去苛责孩子呢?
曾经,也因为在和女儿交流的过程中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甚至对女儿的表现不满意,自认为所说的话很清晰明白,有时会说上两三遍,可是女儿不为所动或表现得不尽如我意,就会非常生气。
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一些概念的认知很模糊,有时甚至是听不懂的,而大人钟爱讲道理,主观地认为孩子应该明白自己的话,应该在听话后有所行动,我们的感觉才舒适。于是时间长了,一种循环的怪圈出现了,一个在大人眼中不听话的孩子被创造出来,一个所谓的问题孩子诞生了。
我想,作为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不要自己在那里夸夸其谈、一吐为快,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恨不得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一股脑地倾倒给孩子,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是否听懂、听明白的点上,要带着觉察去听,去说,要经常蹲下来问问孩子:你听懂爸爸(妈妈)说的话了吗?(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