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讲到宝玉被两个女孩儿给折磨疯了,本来是为两边好,结果两边都不领他的情。最后宝玉竟连黛玉都不理,呆呆的回到房间,痴痴的瞪着眼睛躺在床上。
袭人见了就想来逗宝玉开心一下,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宝玉听了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
袭人听宝玉说这话吓了一大跳,平时宝玉最喜欢热闹,遇到有戏看有酒喝一定很兴奋,今天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忙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欢欢喜喜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这就像很多父母一样,永远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就突然变得不高兴。
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也与我无干。”宝玉平时是最喜欢和他那些姊妹们一处玩的,今天竟然要和他们划清界限,难不成宝玉真的长大啦?
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宝玉嘴里说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刚刚听戏时台上“鲁智深”被师傅赶出寺庙时唱的一段话:“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认为自己现在就和鲁智深一样,天下之大没有能容得下自己的地方,众人之多没有一个懂自己的人。想到这忍不住自己流下泪来。于是翻身到案边写下一个偈语: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偈语”是佛教用语,正常人我们不会碰到,除非你到寺庙里去求签,签子上的几句短诗就是偈语。偈语里每个字你都认识,读起来还都朗朗上口,但连起来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然后你就得花钱去请高僧解。
宝玉也学起来,这里他证来证去的,无非就是刚刚被黛玉和湘云给伤到了:“我费力心机的维护我们的感情,换来的却是你们的不理解,那我把对你们的感情全都抛掉,我不就没有眼下的这些烦恼了吗,我要追寻那万物归空的境界。”
写完偈语,宝玉又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已经顿悟了,便又在下面填了一首词来解释。从这就可以看出宝玉还没有真正的顿悟。你如果真正顿悟了还在乎别人什么懂不懂你呢?写完宝玉就倒床上呼呼大睡过去了,看来顿悟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睡眠。
后来黛玉来了看到宝玉写的东西,不觉可笑可叹,拿回去就给湘云看,可见增益两人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一致对外。第二天黛玉又拿给宝钗看,宝钗是信奉儒家的,不喜欢道家佛语,看完还很担心宝玉会不会就此厌世弃俗,立马把偈语给撕了。可是黛玉在一旁不以为意,因为她是最懂宝玉的人,她知道宝玉什么脾性,便带着宝钗、湘云去把宝玉又嘲笑了一番,最后还给宝玉的偈语加上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玉认为最高的境界是“追求万物归空”,而黛玉则认为连那“追求”都不要了才是真正的“空”。简单点就是你在追求高境界的时候恰恰陷入了另一种执迷。
可见人在当下的顿悟不是解脱,而是新的执迷开始。
其实作者在这里是引用了禅宗里北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和南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不同宗义。(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公众号【虎牙杂文】里回复关键词“禅宗”)
宝玉那里还有“立足之境”,可黛玉加了两句立马把宝玉给比下去了,可见黛玉的心境要高于宝玉不少。宝玉这一次伟大的悟道历程最终在这几个女孩子的嘲笑声中结束了。
最后宝玉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玩话罢了。”如果你生活中遇到执迷于“参禅”的人,也就当他讲的是一个玩话吧!
—— 虎牙杂文读红楼 ——
喜欢点赞、评论、收藏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