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良心总结:大学演讲比赛套路

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人,便会失去在这个越来越拥挤和喧闹的世界被听到的机会,从而丧失有所建树的可能。

图片来自网络

演讲的重要性现在已越来越不容小觑,而如何提高演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练习演讲,我大二时几乎把学校所有演讲相关的比赛都参加了个遍,并均获得了一或二等奖的成绩。

有学妹问我,演讲有没有什么技巧和套路?

当然是有的,如果你百度一下,会发现关于演讲的技巧可谓是无穷无尽:

“熟悉场地。争取熟悉你要发表演讲的环境。提早到达并巡视讲台,练习使用麦克风和其他辅助视觉设施。”
“设想你自己演讲时的情景。想象你自己在侃侃而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充满自信。倘能设想自己成功,你就一定会成功。”
“在听众进入会场时向他们致意。向一群友好的人演讲总比对一群陌生人演讲来得容易些。”
……

这些技巧确实都对,但似乎太过于关注细枝末节,并没有解释清楚演讲的本质。

演讲终究是一种表达方式,和文字、绘画、音乐一样,本质是为了传情达意。

而演讲区别于其他几种方式在于,其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录观点本身,而在于使大部分听众理解这个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做好一次演讲,关键就是回答这三个问题:

我要传达一个怎样的观点?
听众怎样才能理解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对听众是否有价值?

我们演讲的主题,即要传递的观点,才是决定演讲成败与否的核心,而一些类似“把观众想象成萝卜白菜来克服紧张”的技巧,实际上不太重要。

我在参加各种演讲比赛的过程中,从自己以及其他同学身上,看到的一些失误,几乎都是没有把以上三个问题弄清楚。

有的同学滔滔不绝,语速快如机关枪,关键处却模棱两可,让人不明白他究竟想传达些什么。

有的同学过于拘束,如背稿子般生硬地讲解,让听众难以提起兴趣去思考他的观点。

还有的上来就抛出一个个的段子引发全场大笑,但是演讲内容却离题万里,听众们笑罢也只对那些笑话有印象。

所以,明确你要传递的观点,考虑听众感受,提供价值,这样才可能取得演讲的成功,即大部分听众明白了你的观点并从中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关于演讲的核心心得,当然,这个的回答其实回避了学妹想要的“技巧和套路”。作为一名良心学姐,我决定继续分享我演讲的惯用套路。


图片来自网络

1.围绕主题,确定观点

举例如下:

主题 观点
社会热点辩论 我对两会代表xx提出地xxx提议持反对态度
项目申请答辩 我们课题组的xxx项目有很大意义
就职竞选 我很胜任xxx职位
经验分享 我的本科科研经验

演讲的目标是,让听众脑海里对我们的观点形成一个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个观点一定要简洁精炼,可以一句话来概括,贯穿整个演讲。

2.写讲稿

确定了核心观点,接下来就可以写讲稿了,采用“开场+论述+结语”的总分总结构。

开场一般简短,先用一句话自我介绍+问候观众,再用一句话引出本次演讲的核心观点。如果时间充裕及活动的性质允许,可以在开场时表现幽默,调动听众的兴趣,但不宜过多以致喧宾夺主。

接着,围绕核心观点分条论述。一般分为三个分论点论述比较合适。分论点太少不容易把问题解释清楚,分论点太多则不宜给听众留下清晰印象。一般演讲比赛的时间都有限制,所以不要妄求在一次演讲中详细的阐明一个宏大的问题,仅需从一个微小的切入点入手,讲的透彻明白即可。

论述每个分论点时,可以先用手势或“一、二、三”之类引出分论点,目的是给听众一个明确的信号。阐述分论点时,一定不要空泛说理,这样只会让台下睡倒一片。要讲具体故事,最好是自己的例子,这样既调动了听众的兴趣,又极具真实性。千万避开那些众所周知的名人名言和鸡汤小故事,因为它们毫无吸引力和说服力。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不要为了阐述论点泛泛而谈,而要用事实来侧面证实论点。比如,参加招聘类比赛时,像“我是个开朗乐观的人,组织协调能力较好,善于学习”这类话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它空泛而缺乏可信度。换作“我在大二担任科研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进行了xxx项目,并且撰写发表了论文《xxxx》”(此时PPT配上自己做实验的照片)就会好很多。让听众/评委从你讲的事实中感受到你的论点,而不是单纯的说理。

结语跟开场一样需简短,可以再提一下三个分论点,总结核心观点,并对听众发出号召或表示感谢。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开头+分三点论述+结尾”,这不就是高中时写议论文最烂大街的“五段三分四环节”模板吗?高中学习这种写法时,我对它深恶痛绝,觉得这种死板的框架完全束缚了思路。但现在我得承认,这个模板确实十分适用于在有限的时间/篇幅内有条理地论证核心观点,并且百用不腻。历史真是螺旋形的上升啊。


图片来自网络

3.辅助工具的使用

演讲有时会用到一些辅助工具,PPT几乎是标配了,还可能用到一些模型之类的道具。但使用一切辅助工具都要记住一个宗旨——一切工具都是为演讲者阐明核心而服务。比如PPT,切忌花里胡哨、大段文字。PPT的制作,网络上有很多优质教程可以学习,在此就不赘述了。总之,工具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一场演讲的好坏主要还是靠演讲者的语言表达。

可能还是有人会问,“我就是胆小,不敢在人群面前讲话怎么办”?

怎么办?多训练呗。我曾经在一个评论社会热点的演讲比赛中途,不敢看评委的脸,紧张到拿话筒的手都在抖,演讲后半部分完全是靠双手握住话筒才继续下去。但后来我问当时在台下的朋友,她说完全没发现我的异常,而这个比赛最后也获得了二等奖。所以,这些小小的窘态,常常是被我们内心的恐惧而无限放大,实际并没有那么可怕。

其实,在大学的各种演讲类活动中,只要能在有限时间内把自己的核心观点阐述清楚,就算是完成较好,而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在阐述论点本身时,恐惧自然就消散了。获得奖项本身并无太大意义,但这些比赛活动却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在一次次的演讲中,我能感受到自己每一点细微的进步,也越来越享受这个过程。

还没有尝试过上台演讲的同学可以试试哦~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