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到:二人正是一拍即合,彼此放下防备,商量起实施计策了。
5、
彩凤心中已有了第二个人选——张居正。
他是钧儿的老师,现又在内阁供职,最主要的是,在满朝大臣中,彩凤与他最为相熟。没人比他更合适。
张居正受召入慈宁宫。彩凤和他入内室攀谈,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
张居正直至深夜方才离开。他走出宫门,仰望星空,想起了自己曾写下的两句诗“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现在是我张居正,直上尽头竿的时候了。
这日后,彩凤终日守在皇上身边,未离左右。皇上总算有时间和彩凤说说话了。彩凤偶然提及,倘若钧儿登殿,张先生可否辅佐。皇上默然不语。
隆庆帝将不久于人世,召内阁几位重臣觐见,高拱和张居正都在其中。每个人都知道,皇上要托孤了。
病榻上的隆庆帝奄奄一息。大臣们侧立已久,他才强睁眼看看大家。“你们…都来了。今日召…众卿入宫,只为…一事。我命…将尽,太子年幼,只为托…众卿辅佐。朝中之事,望…众卿,为太子…分忧。”
两列人臣,无不感伤。“先生…你来。”隆庆帝把眼光,投到了高拱身上。
高拱位居内阁首辅大臣,更做过隆庆帝长年的老师。高拱上前跪在病榻边上。隆庆帝微微抬手,高拱会意,伸出手拉着皇上。隆庆帝慢慢地对他说:“天下…之事,就…劳烦…高先生了。”
此言说罢,隆庆帝灯尽油枯,闭目长阖。
皇上驾崩了。
寝宫内外顿时一片哭声。高拱更是声泪泣下,他作为皇上的先生,蒙皇帝隆恩,官居首辅。而今,他的学生年方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实在让他痛心不已。皇上特别对他托孤,高拱扼腕叹息道:“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啊?”
一语成灾。
幼主继位,年号万历。
钧儿在一脸茫然中被穿上龙袍,推上了龙椅。站在他身后的,是新任掌印太监冯保。
大臣们骇然于形,是谁给他的资格站在皇上旁边?高拱怒不可遏,在早朝上当面启奏,此举甚为不妥。
谁料再朝,冯保依旧站在皇帝身边,并代为颁发圣旨:高拱当众质疑少主,扰乱国心。即日罢去内阁首辅大臣一职,由张居正代为接任,钦此。
高拱听闻,面如死灰。汗陡然如雨,伏地不能起。正是先皇驾崩,主少国疑之时,一句感慨之言随口而出,今天成了他人的把柄,把自己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背后的推手正是彩凤。当所有人意识到是她在干政时,她已布好了棋局。朝堂内外,都是她的天下。
张居正如约进谏,立双皇太后。
内阁、五府、六部无一人敢出来反驳。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陈皇后失掉了羽翼,高拱自身难保。
6、
万历小皇帝下圣旨,封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封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为照顾皇帝起居,慈圣皇太后先暂与皇帝同住于乾清宫。
二十八岁的彩凤成了慈圣皇太后,掌国之权柄,坐后宫听政。
彩凤以为,自己从此将与陈皇后平起平坐。她哪知,当朝礼教的森严。太后,仅仅只是名义上的。
这日,皇帝与两位太后共膳。陈太后居中而坐,皇上居左。司礼太监告诉彩凤,她当在一旁站立。这是规矩,是尊卑。
她是太后,要给皇上和后宫树立榜样。所以,彩凤不能坏了规矩。她站在身后,看着陈太后与儿子谈笑风生。贵贱立下。
坊间的传闻时不时传到宫里,说慈圣皇太后本是一介宫女,都人出身,而今位居皇太后,不过是手腕出众。再有甚者,说她与首辅大臣张居正有染。彩凤听得,凤冠怒震。
彩凤长跪佛前,她要问问佛祖,这是为什么?
万雄宝殿,寂然无声。
这是命吗?彩凤哀叹。她不信。从她十五岁入裕王府的那天起,彩凤从来没有信过命。可眼下,她却被命死死压着不得自在。
彩凤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奈。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任何阻碍她都可以巧妙化解。她能号令皇上,却换不了自己的骨头,这把生来卑贱的骨头。
不行。就是骨头也必须要换了它。佛祖会庇佑我,就像往常一样。
彩凤念着经,在佛足下虔诚祷告。
适逢春末夏至,暑气初升。百花尚待盛夏的到来,慈宁宫中,却有荷花耐不住性子,提前怒放。不多不少,正好九朵。
这一异象,令彩凤欣喜。第二天,她让皇上带着几位大臣来看。众大臣皆谓吉兆。彩凤对众人讲:“我近来做得一梦。梦中有位菩萨,七宝冠帔,坐于九首金凤之上。她口口相授我一篇经文,曰为九莲经。我醒来回忆,竟全然记得。隔日,园中便开此九朵莲花。”彩凤说罢,让人去取写下的经文给众臣过目。
皇太后所讲,众人听来都是奇闻。小皇帝钧儿拍手称趣。
当中自有敏锐善察者,转天便奉上一篇《瑞莲赋》。嘉莲献异,重台发祥,万乘临观,六宫燕喜。文章写得华丽又工整,不失为咏莲的佳作。
一时间,此时成为大家闲谈的热闹事。
《九莲经》被传至寺院,收录于《大藏经》中;《瑞莲赋》以名篇被颂于市井;伴着这些,一个传说不胫而走——慈圣皇太后是九莲菩萨。
人们口口相传,越传越邪乎。无人能辨真伪,大家都更相信这是真的。不然,一个宫女,如何就能做得当今太后呢?只有这个可能,皇太后确是九莲菩萨下凡。
冯保和张居正一干人等,更是不失时机,劝万历皇帝为母后建寺。小皇帝哪懂这些,给娘亲建寺庙自然是好事,自当应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