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经济学教授周其仁讲授的一节课:问题比答案重要。他从自己研究经济学的经历和角度有此感受。其中提到张培刚和科斯两位经济学家的经历,听来还是让人感触和敬仰的。但个人认为他们从事经济研究的成就不仅仅是能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并随之致力于一生研究。
张培刚因为在抗战前需要研究沿海地方的物资供应问题,而渐次找到自己一生研究的方向。建国后去美国留学,一生致力于研究一个农业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学术成就等高。其前期抗战前内地农产品运输到沿海受一系列关卡运输阻隔的障碍费用,致使沿海地区走私食用泰国米的研究报告其实和后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斯提出的经济行为中交易费用理论是异曲同工的,只是一个没有获奖,一个几十年后的成果才被发现。
虽然他们所处国家不同,时代环境不同,但都从实际环境出发,研究现实问题,不是一味沉迷于海量学术成果的涉猎,是致力于探索自己心中的问题。
对比当前学术研究和教育问题的现象杂声,在这个重视经济发展阶段物欲尽享环境中,人本就极易迷失,受外界干扰,更难逃为利为名的追逐,也就因此在本应以研究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学者和世俗人追名逐利没什么区别。
问题比答案重要,本着脚踏实地研究实际问题,专注于实事求是,才会去探索答案。问题比答案重要,存在即是有原因,只是其中蕴含的“道”需要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