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若想一日不得安宁你就请客,若想一年不得安宁你就盖屋,若想一辈子不得安宁,那就结婚生子

七十多年前,钱钟书用一部《围城》,写透了成年人的慌张。

这部他毕生唯一的小说,被称作“新儒林外史”,笔锋像把细刀,剖开感情里的虚晃、婚姻里的琐碎,

即便到今天,豆瓣十五万读者仍愿为它打9.2分,只因每个人都能在男主方鸿渐身上,看见自己:

面对感情时的摇摆,走进婚姻后的无耐,像极了我们在感情生活里的手足无措。

01 感情里的“犹豫病”,是错失真爱的死穴

方鸿渐的感情悲剧,从“不敢选”开始就注定了。

他是上海乡绅家的儿子,在国外混了几年,最后攥着张假文凭糊弄家人,对感情也带着些许“潦草”:

回国的船舷边,先和有未婚夫的鲍小姐暧昧不清,不过是排遣旅途无聊;鲍小姐下船后,又被家世显赫、仪态端庄的苏小姐吸引;

和苏小姐同行时的“体面”,让他明知不爱,却舍不得放手。

直到遇见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他才真正动了心。那姑娘不施粉黛,笑起来眼里有光,两人约着逛公园、吃小馆,热汤面的雾气里,心意慢慢显形。

可面对苏小姐的软硬施压,方鸿渐却犯了难:想拒苏小姐,怕伤她面子;想对唐晓芙坦白,又怕节外生枝,就这么拖着、耗着,把“真心”熬成了“僵局”。

直到苏小姐约他月下谈心,话里话外都是“求婚”的暗示,方鸿渐才慌了神,仓促说“我心里有人了”。

被拒的苏小姐恼羞成怒,转头就把他买假文凭、和鲍小姐的旧事添油加醋告诉唐晓芙。

唐晓芙红着眼说“我再也不想见你”,方鸿渐的真爱,就这么被他的“犹豫不决”亲手推开了。

心理学里的“决策回避理论”,说白了就是:怕选错,就干脆不选;怕担责,就故意拖延。

方鸿渐的犹豫,从不是“心软”,而是懦弱,他既想要苏小姐的“体面”,又想抓唐晓芙的“真心”,最后什么都留不住。

我们总以为“再等等”能少伤人,却忘了犹豫从不是“给彼此余地”,而是给真爱“留遗憾”。

02 婚姻里的恶语,会把感情的温度耗干

失恋后的方鸿渐,想靠离开家乡躲掉痛苦,接了湖南三闾大学的教职。

可到了才发现,这所学校偏僻又闭塞,同事勾心斗角,只有同校的孙柔嘉待他温和:

帮他整理教案,买本书会先问他的意见,在满是冷漠的环境里,这份依赖像束光,让方鸿渐动了心。

订婚后的日子还算安稳,他帮她改文稿,她为他留热饭,可婚后回上海,一切都变了。

方家嫌孙家上门礼节不周,孙家怨方家观念太古板,说到底,不过是两家都嫌对方家境不够体面。

夹在中间的两人,没想着一起化解矛盾,反而把彼此当“出气筒”:孙柔嘉戳他痛处,“你爸妈本就不看重你,倒养出你一身急脾气”;

方鸿渐也反讽,“你爹重男轻女,你本不是家里宝贝,倒学会了难伺候”。

更糟的是孙柔嘉的姑母,总觉得方鸿渐配不上侄女,每次上门都冷嘲热讽,“一个拿假文凭的,能有什么出息”。

方鸿渐受了气,不敢对姑母发作,只会回家对孙柔嘉撒火:“你姑母爱狗都比爱你多”;孙柔嘉被逼急了,哭着反击:“你连狗都不如”。

那些冲口而出的刻薄话,像钝刀反复割着感情。终于有天,争吵变成推搡,孙柔嘉收拾行李回了娘家,这段婚姻像摔碎的瓷碗,再拼也有裂痕。

刘震云说:“永远别因生气说刻薄话,你的怒气会过,可伤人的话会记一辈子。”

家该是避风港,不是战场;爱人该是并肩人,不是撒气包,再好的感情,也经不住“恶语”消耗。

03 把婚姻当避风港,只会陷进更深的困境

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待了不到一年,就因同事排挤被辞退。职场挫败裹着孤独扑面而来,而孙柔嘉的依赖,恰好给了他“被需要”的存在感。

他从没想过爱不爱,只想着“有个家,就能装下我的不安”。

婚后经朋友推荐,他成了报社资料室主任,薪水却只有孙柔嘉的一半,还要把大部分交给父亲补贴家用,日常吃喝全靠孙柔嘉打理。

孙家的轻视、自己的窝囊,让他越来越焦虑,可他没想着学新技能、找好工作,反而盼着孙柔嘉还像婚前一样听话,满足他的“存在感”。

可孙柔嘉婚后早不是“顺从的小女人”:她会为薪资和领导谈判,买家具时也有自己的主见。

两人争吵越来越多,方鸿渐觉得“婚姻这港湾,怎么成了风浪场”,他想再逃,没和孙柔嘉商量就辞了职,说要去内地找朋友。

孙柔嘉彻底爆发:“你连我的想法都不顾,这日子还怎么过?”两人关系破裂,方鸿渐困在“围城”里,进退两难。

鲁迅在《伤逝》里写:“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方鸿渐的错,是把婚姻当“避风港”;

忘了先有能力养活自己,才有底气经营感情;先活成独立的人,才能和爱人并肩走。

04·写在最后:

弗洛姆说:“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方鸿渐的一生,都在“找依赖”,从没想过“做自己”。

再读《围城》,不是看别人的笑话,是照自己的镜子。如果你也曾在感情里纠结“选A还是选B”,在婚姻里对爱人说过狠话,不妨翻开书;

它不会给标准答案,却会让你看清:犹豫会错过真心,恶语会消耗感情,依赖会困住自己。

真正的“围城”,从不是婚姻的墙,而是自己的“不独立”。愿我们都能跳出“犹豫的围城”,避开“恶语的消耗”,活成自己的“港湾”。

在人生的“围城”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你解决的问题 婚姻就像一座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是不是每个在婚姻中的人,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呢?钱...
    8a260d89edaf阅读 1,508评论 0 0
  • 《围城》,这本小说是1947年在上海出版,作者钱钟书在前言里说,他想在这本书里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晨峰_02c6阅读 3,106评论 1 2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这是写在《围城》封面的一句...
    李安知阅读 5,180评论 6 13
  • 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是陆太太的的。忽然怒起,撕为碎片,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妈的蛋,替我滚,...
    七品左侍郎阅读 2,999评论 1 3
  • 《围城》是钱钟书老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一群知识分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初次看方鸿渐,一个...
    木锦萱阅读 3,52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