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什么样子才是我想要的样子?我无法精准表述,但其一点是我确定的,那就是不放弃自我追逐和自我经营,就是“一直在成长”。
“一直在成长”,就是坚持所爱。
追求“自我的成长”是需要动力的,而爱好就是最好的动力。美国摩西奶奶80岁学画画,她上了时代杂志,在纽约开了画展,她说“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连大作家渡边淳一都说要谢谢摩西奶奶的提点之恩。我喜欢英语,我们那时初中一年级才开始学ABC,因为有兴趣加上比较勤奋,英语老师很是喜欢我,英语无论大小考成绩都稳居年级前五名。后来,工作、结婚、生子,因为工作原因,离兴趣越来越远。工作之外的八小时,我还是喜欢看美剧、喜欢听英文歌,喜欢玩“英语趣配音”,上英语在线网校,对他人来说,似乎毫无意义,而对自己来说确恰恰是充实而快乐的。
中学的时候,曾经学过画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选择学习艺术。对我而言,这始终是个遗憾,后来工作、结婚、生子,再拾起画笔的意念越来越强烈,终于再次联系上以前的老师,和他学起了油画,坚持每周留出五到六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专心画画。好歹有过一些美术基础,基本的造型能力还是有的,画了一年多之后,再看自己的画竟然也有模有样的。这期间,我也慢慢自己摸索着画水彩、彩铅、漫画、手绘,我最欣慰的是,儿子是我画的忠粉。无论画什么,他都会说,“妈妈画得真棒!比书上画得还好。”当画室里我的画越来越多,儿子会定期帮我整理,陈列,仿佛他在帮我布展一般。我创作的亲子漫画系列,把生活的点滴用漫画来记录,有段时间我在外地交流这竟成了儿子的治愈系漫画,每天下班后创作完漫画与他视频、读给他听、放给他看的夜晚,也是我们母子之间尤为珍贵的一段回忆。
“一直在成长”,就是挑战未知。
我是一个特别怕水的人,儿子也和我一样很怕水,他一度连洗头都很抗拒。我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学游泳给孩子做个榜样。对于一个怕水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天练习憋气,手抓着杆子,沉入水中坚持了10秒,还算勉强达到教练的要求,第二天练习漂浮,我呛水了,虽说教练一遍遍地说,不要怕,水可以把你浮起来。但是,一旦头入水之后,我的身体还是因恐惧而僵硬,因僵硬而无法平衡,我缩在角落里,一度无法再练习。爱人接我回家,在车上,我说我特别害怕,我也许不适合学游泳。他说,你怕什么呢?水不及你的身高,你可以从水中站起来,教练在旁边,还有救生员。你必须练。回家他在洗手池中放满了一盆水,让我练习憋气,从10秒到20秒,直到30秒。老公说你越放松,会越平静,不断找感觉。第三天、第四天,慢慢地,从飘浮到蹬壁滑行到蛙式蹬腿到换气、我渐渐地不再怕水,从害怕下水到不断主动下水练习,一次次直到我真正学会游泳。
“一直在成长”,就是to learn more。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曾经说过,你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新的知识。青少年时代,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吸收各种知识,等到工作之后更多的是学习知识的转化和输出,虽然单位每年也有各类培训,一般是围绕专业开展,知识面也相对狭窄。不知为何,我始终保持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欲,因为工作中也负责新闻宣传工作,我开始学摄影和视频制作,从转场、滤镜、遮罩帧、音乐轨,一点点摸索,从一开始看《会声会影》的教材简直像天书到熟练使用与制作,从“不会”到“会”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不停地动手做。
如果说,学生时代更多的学习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话,工作之后作为社会人,我们的学习更多是技能方面的,包括学驾驶,包括学习做饭、厨艺,包括摄影等等,学习这些技能,只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更丰富,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生活不止是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