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肖申克的救赎》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倒也为主人公的所做所为所震撼,可是关于这部剧中的以上那段台词更使我深思。
在我看来,人生在分为而立、不惑的同时,也被某种其他的名词化为另一种表达的方式,就像青黄不接、驯化、体制化。
一开始为之恐慌和不安的人们总是想要逃脱现实中所给人们的压迫,可是在不远处早已有一双深邃的眼睛窥视着你的存在,在你发现时他早已撒下一张牢不可破的网,而这张网是现实下的责任和义务的组成,对国,对家,对自己!
慢慢的你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然后将你在“笼中”放逐!
对自己原有的梦想和本愿早已经忘却了吧,就算突然有一天想了起来也会老气横秋的安慰自己说,当时还年少,就这样这个借口像一剂可以治愈幻想症的良药,殊不知这一剂良药也是将自己锁在牢里的幽暗铁链!
于是那些自小挂在嘴边的梦想也就真的成为梦想了吧。
(2)
有些东西即便算不上梦想也算的上初衷算得上本愿, 所以请别在汹涌的人群涌动中迷失了自我。
曾几何时,逸兴遄飞。
我们是我们的目标虔诚的信徒,它圣洁的光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可如今呢?扪心自问。
那梦想在要先养的住这副皮囊的尴尬境地下,都变成了空话了吧?退而求其次的思想,计划不如变化的借口,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剂可以治愈“幻想症”的良药,现实下窒息的压迫正无声的风干着一个个年轻而温热的心。
我们正变得软弱、无力、苍老、笨拙、不知所措、无力反抗。
再后来我们温顺、乖巧、麻木、习惯、不再反抗,可是这荒凉的境地怎么也安抚不了仍旧躁动的灵魂,它歇斯底里的呼喊声是对我们的控诉、呼唤、拯救,它伤痕累累满身鲜血,可是双眸依旧明媚漂亮只是为看到希望的光。
征途中,它变成了坟茔上那张黑白菲林后为遗像的照片,可惜这一切发生的太过安静,安静到我们都无从查觉。因为查觉的人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和本愿,听得见灵魂的呼唤。心脏依旧跳动的那么强烈,记得西西弗斯骄傲的倔强。
(3)
《千年悖论》中张宏杰曾讲过:青年人天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经验空白使得浮躁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性格中的重要因子。
现在的境地让我们内心无比的躁动不安,源于我们对于不知道将自己如何搁置的担心和恐惧。
但是希望不要放弃一些自己执着着的梦想和希望,无论世界怎么变,隶属于我们的梦想和希望永远不会变,永远不会背叛我们,因为我们的路有千千条,可是我们是它们唯一存在的资本。
我们也要相信自己走的那条路足够宽阔,即使荆棘满满。
我们所做的工作也足够强大不仅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还能供养自己的梦想,所以希望那些不知所措的我和我们坚持下去才好,如果有一天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也请安葬好自己曾经不安的灵魂。
(4)
阳光覆满整座城的时候,我想大多数的人都在“路上”,每个人都在奔波,为了想要的而奔波,为了奔波而奔波,这让我想起我们幼小,孱弱的时候,看到身边的人冰冷,生硬,不懂的微笑,于是我们拿自己的天真,无邪逗趣,那时所有的外界条件也局限了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和想要保护的一切,却,无能为力。
于是我们拼命成长,努力使自己羽翼丰盈,不择手段、满手鲜血、到处撒野、试图宰割、也被宰割,似乎我们的微笑都是个阴谋,在噩梦中惊醒,在现实中步履前行,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却还是要一直往前走。
终究有一天我们拥有了自己想要的能力,可是发现当时想要得到的东西得到了,却不再像以前那么开心,那时想要保护,甚至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也不在了。
于是我们也像当时的他们一样变得冷漠,安静,孤独,寂寞,冰冷,沉默!面具已不知多厚的我,连微笑都需要拨动机关,笑的谦诺、温暖、柔和,但不知该不该看向那时那个怯懦的追梦少年。
还是比较喜欢《道德经》里的那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长时间的“成长”也许使得我们已经背离了原有的心态和初衷,惶恐间就这样突然惊醒,怀疑自己以前到底坚持的是什么,忘却了吧!扪心自问,难道我们一开始对工作的狂热和一片赤子之心也凉却了吗?路途坎坷,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