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通”里看见成长的光

      今天的“学会变通”主题队会结束后,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我心里满是温暖。原本还担心他们理解不了“变通”这个词,可当一个个小故事、小游戏展开时,才发现孩子们对“灵活”的感知,比我们想象中更细腻。

      小队展示环节里,第三小队演了个小短剧:两个同学拼乐高,图纸被风吹乱后,一个急得直跺脚,另一个却捡起散落的积木,搭出了和原图不一样的“飞船”,还笑着说“这样飞得更快呢”。台下的小观众们使劲鼓掌,有个孩子大声说:“我上次拼模型少了个零件,妈妈让我换种方法,原来这就是变通呀!”那一刻忽然明白,道理不用讲得多深奥,生活里的小事就是最好的教材。

      最让我感动的是“难题大闯关”游戏。有个平时特别执拗的男孩,卡在一道算术题上,急得脸通红。旁边的女生小声提醒:“换种算法试试呀,老师教过凑十法呢!”他愣了一下,很快眼睛一亮,笔在纸上飞快地写起来。当他举着正确答案跑上台时,那股子开心劲儿,比得了小红花还激动。

      其实孩子就像一颗颗小种子,遇到“牛角尖”时,不是故意较劲,只是还没找到转弯的路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碰壁时轻轻扶一把,告诉他们:“这条路走不通,试试旁边的石子路呀,说不定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呢。”就像队会上那个比喻:水流遇到石头会绕着走,不是软弱,是为了更快奔向大海。

        教育从来不是教孩子“必须怎样”,而是让他们知道“还能怎样”。愿这些小小的身影,都能带着今天学会的“灵活”,在成长的路上既敢坚持,也懂转弯——毕竟,会变通的孩子,眼里永远有光,脚下总有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