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欲拒还迎;破执寻心,赤诚立命。
甲、修持
半年以来,恂恂似无主之犬,失心落魄;恍恍如温水青蛙,迟滞惰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慢心如此,将复何及!必须要给自己当头棒喝,聚拢精神,奋发振作。
环境的意外迁变,带来一些影响,办理繁复手续,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熟悉、适应新的环境,结识、融入新的群体,也需时日,辗转奔波。
然而,外部境遇既为我心主导,环境的突变也当是对内心意念的呼应。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识纯终不惑。
半年以来,始觉一静字最难。静则定,定则慧,宁静致远,澄明通达。
静之难,外显于尘世纷扰,牵扯精力,耗思劳神;内因则在难于制心一处,诸多书籍、文章都想涉猎,各种时讯、新闻均为好奇,想学的东西太多,而时间精力当然有限。这也是种贪求,必须破之。
破解之法,第一、集中主要精力于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必须首先保证目前任务的最好完成;第二、灵活运用空余、休息时间,见缝插针,集腋成裘;第三、锻炼、提升吸取广泛信息的技巧和能力,抓其核心要点,去其旁枝末节,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第四、时时警惕、反思自身状态,苗头不对,立即调整,绝不涣散;第五、自励与自律,既要时时自我勉励,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精气神,也要坚持合理适宜的方法与习惯,尤其要注意阴阳平衡,动脑与动身体平衡起来,锻炼身体既为强健体魄,也能平衡身心机能。
性定识纯,沉潜砥砺——读博的初心,不能忘,要牢记。
短短2-3年的读博生涯,必要见证这种心性与智识的转变,必要所得,然后转变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处事态度和风格。静下来,慢下来,增强理性之精神,坚守纯真之情感。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铭记于心。
早读经典,不时有振聋发聩的发现。比如《大学》里的这段,“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修身在正心,有四种情况则心不得其正,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何为正?不偏不倚,允执厥中。所谓“止于一”,不过台湾学者娱乐化操弄国学的“拆字游戏”耳。
矢志于管理,则必涉及人。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心如何正,就是克服这四种情况。在克服忿懥、恐惧、好乐及忧患的过程中,内心的尺度就会慢慢建立起来,偏倚歪邪的边界就清晰在心,界限之内,方寸无诸恶。
乙、行见
半年以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过了一些地方,参加了一些学术会议、企业调研,见识了一些人,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也错过了一些外出的机会,留待日后再觅机缘。
祖国之辽阔缤纷,非亲自用脚丈量不可感知、赞叹,可谓“行千里,致广大”(重庆市宣传语)。
彩云之南的绚丽壮美,徜徉苍山洱海之畔,犹如置身在异域之国;东北的厚重与惆怅,让人感喟时代变迁对于地域及其生民的诡谲。初识甬城,即被她的气质所吸引,由明州改名宁波,是朱元璋采纳当地士子提出 “海定则波宁”以避国号之讳的建言,那时宁波便是大明王朝唯一的开放港口,至鸦片战争以降,或因国祚衰微被迫开放,或由新时代来临主动拥抱世界,宁波在屡次开放的浪潮中都名列其中。开放的基因,早已融入到这座城市的血脉,洋气的市容便是明证,大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市。
黄山之行,筹划已久,终因下雨而止;京城之旅,返程顺路而得行,以兄弟新友举杯尽兴而归。游东湖,上岳麓,橘子洲头望湘江,余姚故里拜阳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人也要自己悟。
丙、学思
既以管理为终身志业,学习和思考的核心均得围绕管理二字,以管理之眼看世界,以世界来证管理。
半年来,感觉颇有意蕴的管理思考有4条:
第一、组织管理的社会实验论,基本假设:任何组织管理的实践(包括行政管理等)均是一场不可复制、不可预设条件的社会实验,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限定因素。所以,实践者是这场实验的直接参与者以及实验对象,他们也是最清楚这场实验信息的人,管理研究者必要尽可能地走近实验者,通过他们才可能对组织管理到底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然后才可能有所了解,有所发现。即便存在管理的思想实验,但思想实验也是来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的实验,而不是凭空产生。做有意义、负责任的管理研究,必要紧密结合时代的需要与趋势,因为管理这场社会实验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二、管理的系统论,原子还原论的分析式思维,是对管理本身的一种扭曲,管理是多维、立体、动态的,就像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只从一个属性角度研究,终究不能对光进行彻底的解释与预测。管理研究的细碎化、管理理论的丛林化,就是这种扭曲思路的具体展现。宏大理论是需要的,或者通行的管理模式是必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兴盛,从中国这个先天具有强烈系统性思维和全局、长远导向的国家中,诞生这种宏大理论或模式,毫不奇怪,甚至是未来的必然。
第三、中国管理的理论创新,近日,导师创建了一个名为“学术-实践跨界研究群”的微信群,在其中的讨论发言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中国管理学术研究的根本问题:缺乏管理理论创新。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已经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而迷信西方理论或亦步亦趋西式套路的研究因循,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本土管理理论创新,没有本土的理论创新,何来普世的理论贡献?都无法有效指导本土企业的实践,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的意义何在?充满了喧闹与躁动,但意义何在?管理学术研究的“脱虚向实”,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第四、未来管理咨询的思考,我也算创业做过4年的管理咨询,对于管理咨询行业有些体会,也不时关注思考这一行当的趋势。我在“学术-实践跨界研究群”微信群发表过这一番言论:“照搬式、剽窃式、糊弄式、欺骗式咨询方式,已穷途末路,必然被新时代的企业和社会摒弃,未来的咨询模式应该是实践智慧与学术素养兼备、咨询师与企业家及企业共创共生的范式,不具备原创性、引领性和务实性的管理咨询就是耍流氓。这种范式的转变,根本在于社会发展阶段及其发展动能的转换,套用狄更斯的老话,这是组织管理实践、研究及咨询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现实问题正是历史机遇。以强调创新、法制、公平公正、人的全面发展等为核心的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企业、学术、咨询之间达成祛除浮躁、求同存异、共创价值的共识,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国组织管理兴旺发达的生态就一定能够涌现。学者是社会的良心,管理学人是组织管理的思想者,我们学人需担当起自身的角色使命,勇于担当这场变革的中流砥柱人工智能时代的组织管理。”时代不同了,需要新的玩法,随着中国的转型升级,知识、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加之中国企业方兴未艾的国际化征程,管理咨询行业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期。
另外,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组织管理这个话题,我也做了些探索和思考,与导师合写了一篇这个主题的文章,即将发表在《清华管理评论》。我自己更为大胆的畅想,则只好贴在简书和公众号里了。关于这种探索,目前好像只有阿里巴巴的曾明有些系统性的研究。
丁、良习
半年以来,坚持下来的习惯只有练字和早读,其他的习惯都未能很好地一以贯之。
练字是静功,心静之外还有胸中章法的波澜。横平竖直,撇捺点提,看似简单,确有乾坤。目前毛笔练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体的筋骨劲道,让人临之起敬,这是一种多么纯粹的意志与婉约,才能书写出如此惊人的笔法。一笔一划认真摹写,才明白学习的真谛,初始时必须老老实实循规蹈矩,丝毫不差地掌握前人的轨辙,然后再看自己发挥与之对比的差距。这与华为当年学习IBM的IPD方法如出一辙,“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也与小孩学走路类似,先走稳每一个脚步,才能独立行走,甚至奔跑。
跑步的坚持,比计划的要少很多,八极拳也是断断续续练习,并未达到长期坚持。这是后半年必须要弥补过来的。习武强健体魄,磨练一种血性魄力,铸造一种阳刚。
早睡早起,努力做到。
戊、流年
戊戌流年,先三刑恃势,故上半年奔波流窜;后三合化印,大约下半年就安坐钓鱼台了吧。
戊癸相合,故有篇首“云蒸霞蔚”几句。
流年异动的感应,昭然若揭,鲜明如此,命理诚不虚我。
对于命运的敬畏与期盼之心同在,在命运未揭开最后的面纱之前,且等待与希望。
命理看或不看,他都在那里,都在发挥着冥冥之中的作用。这与量子力学的哲学启示很类似,不去观察是混沌,观察后便明晰(当然命理的明晰有程度)。这又与社会学科新近的动向有类同,社会学科的实验,主位的研究者,无论如何自谓客观,都无法避免对实验本身造成影响,了解命理也是这个理。只是这个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与自己有关,与所结的缘分有关,也与预测者的水平、境界有关。
己、憧憬
半年以来,读博大业从苏州西浦转战宁波诺丁汉,大事一件。博士论文框架已定,案例数据收集近半,各方准备循序渐进,只待从今日起,一个字一个字的敲进电脑,落实成文。受曹师兄点拨,英文论文写就同时,准备中文稿,将其整理成书,以便日后发表。毕业论文,虽为求取文凭之要求,但在我眼里,毕业论文首先是写给自己的珍贵文稿,是给自己2年多学习研究经历的郑重交代,是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负责的证据。
2018年过半了,它的下半年,我很憧憬它。
人生也已过而立之年了,它的下半场,我很憧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