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0#100天改变自己
-----百天读书,阅读经典。
论语里仁篇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白话】
孔子说:“确实存心在仁,就不会有恶了。”
【释词】
苟:诚也,真实、确实。
志:犹云存心。志于仁,即存心在仁。
恶:恶之事,恶之心。另一解作“好恶”之“恶(音wù)”讲,亦通,然已涵于本章所解,故不取。
-----------------------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白话】
孔子说:“富有与尊贵,这是人所想要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君子不愿意安处其中。贫困与低贱,这是人所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君子不愿意违离其中。君子如果违离仁德,怎么能成其为君子呢?君子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会违离仁,即使仓促急迫中也必定处于仁,即使困顿流离时也必定处于仁。”
【释词】
富与贵:富指财富多,富有;贵指地位高,尊贵。
欲:想要。
不以:不用。以,用。
道:正确的、正当的方法。
得之:第一个“得之”是顺着“所欲”,因想要从而希望“得到”;第二个“得之”是顺着“所恶”,因厌恶从而希望“摆脱”。故而“得”者,谓一得一去也。
处:安处其中。
贫与贱:贫指财富少,贫穷;贱指地位低下。
恶:厌恶。
去:弃,引申为违背离开。钱穆:常人,富贵则处,贫贱则去;君子,仁则处,不仁则去。
恶乎成名:怎么成其为君子这个名呢。恶,同“乌”,怎么。成名,即成为(君子)这个名。此句就是说如果违离了仁德,君子就不能成其为君子了。
终食之间: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短。
违:违背。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即“此”,指的是“仁”。造次,仓促急迫。颠沛,困顿挫折、颠沛流离中。这几句形容君子无时无刻违离仁,哪怕是人生不得志甚至是困顿危难时都不违离仁,可见君子居仁之坚定。
-----------------------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白话】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的人,憎恶不仁的人。喜好仁的人,(就知道)没有什么能比仁道更好的了;憎恶不仁的人,他自己践行仁道,不让那些不仁之事施加在自己身上。有能用一天时间把自己的力量都用在仁上的吗?我还没有见过力量不足的人。大概有这样的人吧,只是我还没有见过啊。”
【释词】
好:好之,喜好。
恶:憎恶,厌恶
尚之:尚,上也,意思是比仁更高、更好
为仁:行仁、修仁。《正义》:为仁,即用力于仁也。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使,使、让。不仁者,不仁之事。加,施加。意思是不让不仁之事施加在自己身上。
盖: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大概”。
有之:有用力而力不足者。钱穆:仁者,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