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与琴电话,说起我们各自在办公室的水平壶。
“你的壶有变化吗?”
“好像没有!”
“我的也没有!”
……
四把梅兰竹菊,在经年搁置后,我们决定拿两把到办公室泡养。我的竹水平泡铁观音,琴的梅水平泡熟普。
拿来已两个多周,似乎表面仍不见光泽,未有包浆的痕迹。
它们在变化吗?我相信是有的。我若喝铁观音,便先用大红袍泥的德钟泡茶,然后用第一泡淋浸水平,又用水平储茶水,如此反复……其虽泥料一般,相信亦会转性。
它在变化,只不过很缓慢,缓慢地变化,由内及外。包浆应是很缓慢很缓慢的过程!
浙江省博物馆在国家宝藏推选的第二件国宝,是一把唐朝的古琴,其面有很多断纹……断纹是时间的见证,年代久远不下于二百多年方能成之。资料形容得更久:
清代赵允基的《诚一堂琴谈》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岁不断,愈久则断愈多。然断有数等:有蛇腹断,有纹横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如蛇腹下纹。有细纹断,如发千百条,亦均匀分明,多在琴之两傍,而近岳处则无之。又有面与底皆断者。又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头,此为极古,非千余载不能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