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这个月就要过了,打第一天,就想好最后一天最后一篇写这个话题,表达歉意或者感谢。
自打结婚后,便没有心思用文字去记录一些人和事,生活的压力,即使有了时间,也拾不起青春期那股沉静的心情。坐下来好好写一写,便成了一种遗憾,在这个互联网日益昌盛的时代,遗憾比比皆是,少一样不少,多一样不多,爱好这东西,不能当饭吃,只能聊以慰藉。
以前写日记,看的多了,很崇拜一些名家,时间都是一段一段地,读书那会爱看长篇,毕业后又迷上中短篇,后来无聊时看看散文,我知道这并不是生活太充实,挤不出时间,而是自己懒了,就像打篮球一样,也是好几个年头没曾踏入那片场地。有些东西,丢下了就是永久,再想寻回,宛如痴人说梦。
大概两三年前,科儿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不写了,叫我下载简书,还拉我进微信群,那时惊愕这个被我影响的人怎么还坚持着,但也只是一瞬间,他要我多在上面写写,写了一篇,终究觉得索然无味而放弃。
前几天看新闻,说到八零后,都说苦逼的一代,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没赶上毕业分配,也没赶上“计划生育”,正是靠自己养家糊口的时期,所以有些爱好,也变成了曾经。其实每代人都有中年的困惑,相对于喜好,有的挺过来了,有的没有,习惯成自然嘛,只怪我没有做到勤于律己。
老妈和老婆常常说我怎样这样邋遢,不修边幅,那天和一位上了年纪的陌生人聊天,感触颇深,他说他年轻时时刻都是准备三套西服,上班一套,下班一套,去外面又是一套,凡事打理的井井有条,在他这个年纪,依然做到如此,再看看自己,不禁自惭形秽。
上个月,科儿打来电话,我以为他来催债,今年房子装修找他借了钱一直没能够还上,说到这,很感谢科儿和张漫,每次到这种没钱的日子,得到了他们不少的帮助。科儿说,帮我报了个写作班,一个月里每天至少写五百字,一周四天,一起的还有孙海燕。
后来群主二美老师拉我进群,加上了孙海燕的微信,回想起以前一些要好朋友们的事,熟悉又久远。孙那时应该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我们是物理教育,她和科儿在计算机培训班认识,熟了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如今也结婚生子,和我们一起的几个同学,也就剩下科儿孑身一人在上海,我和哥常常催他,他却总了了无言。
但现在,说起写作班,他却总能源源不断往下说,我起初不愿承诺,这种事情,来的太突然,也比较忙,况且几年没写,虽然只有区区五百字,但真心写下来,找一个话题,怎样构思发展,表达什么,确实有点困难。第二天他便把名报了,后来听说报名费199,感觉这种盛情实在难却,于是惶惶应允,权当尝试,看自己是否能再拾起那份爱好。
群友都是些才情横溢的人,欣赏他们的文字,往往能找到内心的自己,写作本应该如此,每一篇文章都有一颗心灵,打动你的,一定是这颗心灵打动了你。刚开始一个星期,根据拟好的话题,规规矩矩地写完,虽然做不到完美,但总算不会落下。后面自己找话题,有的觉得不够深刻,有时又实在没有时间,有两篇还是粘贴以前的日记应付,好歹算是过去了。
可能拿起笔,对自己的要求会突兀其来的高,但不满意的居多,又能怎样呢?回头翻看自己以前写下的,当初居然也有那样的文采,和现在对比,完全是两个人的风格,有减无增,我,是完完全全地把它丢下了。
群友也大多成家立业,他们的构思或者记录,让人受益无穷,后面半个月,也渐渐习惯了,这便是生活的态度,你认真了,一定会有一个好的习惯等着你。以前是一周一篇变成一月一篇,现在一天一篇,纵使质不高,量上去了,也就坦然了。
今天,真的要说声感谢,感谢科儿和孙海燕的鼓励,感谢二美老师的指点,感谢群友其乐融融的氛围。
今日之别,后会无期,大家珍重,在砥砺前行的路上各自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