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切断他的网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据说在监狱里,最让人难受的,不是不给你吃饭、不让你喝水,而是把你关在小黑屋里,不让你和外界接触,不让你和别人说话。
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女孩子遭受到的最大的攻击,不是丢掉一件衣服或者包包,而是其他的女孩子跟她说,我不跟你玩了。
你看,这就是连接的重要性。在网络科学看来,比起节点自身的特征或属性,节点之间的关系对节点的影响更大。这种思维方式,在很多学科都掀起了认知革命。
比如说,市场营销。传统的市场营销往往关注的是潜在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推出一款新的手机,就会研究多大年龄段、什么教育程度、多少收入、从事哪些职业的人更容易购买?然后,再给消费者做用户画像,选择广告渠道,制定营销策略。
但实际上,研究发现,我们99%的决定或行为都是在他人影响下做出的,个人品味和喜好的决定作用非常有限。虽然社会告诉我们要做自己,不要随波逐流、受他人影响,但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我们身边的朋友喜欢什么,选择了什么品牌的影响,他们构成了我们的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
网络视角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听说在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重庆的解放碑这样的地方开服装店都是亏本的,因为店面租金成本太高,但是为什么这一店为什么不搬走呢,宁愿持续亏损也要继续开下去,从单店的盈亏来看,确实是没有开店的必要。但是如果切换到网络视角来看,开这些单个店面的品牌基本上都是连锁,繁华路段的流量大,在这里有个店面品牌广告效应就会好,单个店面(节点)亏损,而整个品牌(网络)是赚钱的。
2、最近西安女生和奔驰车的事件从网络的视角看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如果只是这位女生一个人,不管她是不是研究生毕业,无论她再怎么声嘶力竭地哭喊,也最多只是会影响到那家4S店的生意,甚至她的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然而她遇到了网络,从抖音,到微博,再到央视,因为整个网络效应的影响,整件事情发酵越来越大,从一个人面对到上亿人一起关注、出谋划策和施加舆论压力,才会有现在的效果。
3、美国曾经有一位女作家,深入到贫困人群当中,去调查为什么穷人无法脱贫。她模仿穷人的生活状态,几乎是两手空空来到一个城市,从找工作开始模拟穷人的状态。她发现她几乎寸步难行,她找到的工作薪水微薄,仅够糊口,又非常劳累。即便她知道接受培训能够让日子变得更好过些,她也无法抽出时间和金钱来进行。身边的人都和她一样穷困,想要借钱也无人可借。最后她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一个令人心酸的结论,贫困人群困在自身的网络中,外人觉得他们很容易就可以摆脱,但是身处其中却发现,那真是困难重重。所以请收起对穷人固有的偏见,很有可能他们比别人更努力,却因为一些自己不能决定的因素,困在自己的网络当中。
4、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很多家长都在培养孩子方面舍得花大钱,花时间,但是自己很少花时间去学习,舍不得再自己身上投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形无形都在影响着他们,特别是你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能直接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所以不要单纯地去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父母也得自己多学习。父母好了,孩子自然会好,别指望自己一年到头不看一本书,却要求孩子爱读书,很多时候想法很好,但最终只会成为妄念。
学习知识本身就是非常需要网络思维的,单个知识往往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但是知识点之间形成了一套网络体系,那对于具体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就拿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来说,这些模型自身就是一个个子网络,模型与模型再连接交错,就形成了更强大的网络。这样的网络就是对更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比如像火箭的建造这种庞大问题,只会解决一个发动机显然是不行的,那不得都是需要很多各个方面的的专家,工程的、电子电气的、物理的等等一起解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