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张艺谋导演新片《影》之前,先看了导演来的那期《晓说》,导演说他是先有了水墨画的想法和画面,然后再去琢磨剧本,最终做出来一个让他自己觉得可信的故事,并且他认为,电影的本质是戏剧,不是故事。把这种理念先入为主地代入到《影》中,就能更好地理解张艺谋导演所要传达的东西——没别的,他就是想拍一部水墨画风格的电影,仅此而已。
电影就像一副动态的中国水墨画长卷。在这幅长卷中,有没完没了的雨,有满屏恣意挥洒的汉字,有君臣,有宿敌,有谋略,有奸诈,有真情,有假意,有坚韧,有挣扎,有大国情怀,也有小家眷恋,导演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难以释怀的许多情感元素浓缩到电影中,使电影具有了鲜明的中国式情感内核。
可以看到,电影的一切都在为导演的水墨画服务,电影画布的色调呈黑灰色,隐约的白色也总是雾蒙蒙的点缀于黑灰色其中,如同中国水墨画的笔法,电影中所有人物的服饰、布景也逃不出这三色的混搭,而在电影中出现多次的八卦图更是将黑与白的对比凸显出来,这种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相互浸染的画面,不仅有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和情感内核的表达,也给予了观众极致的感官体验。
从内容层面来讲,这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本体和替身之间的纠葛与错位,君臣之间权利和谋略的试探与冲撞,身份和情感的混乱与胶着,几对矛盾的集中爆发使得故事情节紧凑而有张力,不断的反转与再反转使电影富有戏剧性,也让观众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同情。
我们现在经常会拿有没有讲好一个故事来作为对电影的评判标准,这其中当然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许多电影确实连基本的故事也讲不好,但这种标准过于一刀切,因为有些电影它并不以讲故事为己任。其实,论讲故事,任何艺术形式都比不上小说,如果我们只想要看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大可不必花大价钱去看一部电影,一本可供你读一辈子的小说大多情况下都比一张电影票要便宜得多。可是再精彩的小说,当它呈现到屏幕上时都会多多少少丧失掉一些能量,而这些被丧失掉的往往是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仅不放弃电影,反而还要不断地发展这门艺术?
因为,电影本质上是光与影的艺术。在我看来,《影》这一名字有着双重的含义,第一是指向故事本身,第二是指向电影本身。人们在看一部电影之前,不仅对它要讲的故事有所期待,更期待的是看到美好的画面,那种光影的流动和色彩的斑斓能够诱发出人们在故事之外的情感体验,电影是个组合拳,它把很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密集地输出能量,观众会将这些能量吸收、内化,并观照到自身,形成对电影的多元化理解,那么电影创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此时导演究竟要表达什么就并不重要,反正他所要表达的,也不过是“莫须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