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有很多人,平时做事常常是“高开低走”,开局虎虎生威总是不错,后面各种因素导致慢慢虎头蛇尾,最后大多不了了之。那要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做到极致呢?今天带来三个故事,也许答案就在其中: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16岁拜师学习雕花木工手艺,白石先生平时十分善于动脑。他在做工时经常发现自己师傅雕的花总是那几个固定的式样。
于是他就搞了些创新,把国画里其他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迁移到木雕里。没想到最后雕出来的作品颇受大家欢迎。
后来有一天,白石先生在一个雇主家干活时,偶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于是很诚恳的向主人表示希望借来翻看。
经过主人的同意,白石先生终于将这套画谱借到手中。回到家后,白石先生用薄纸覆在画谱的书页上,像描红一般把原画谱一笔一笔的描在薄纸之上。
就这样,白石先生足足描画了半年多时间,前后画了16册的薄纸,才将整本画谱悉数描完,然后再把原书交还。
接下来的数年时间,白石先生就用这套拓描下来的画谱制作木雕作品,平时也会将画谱拿出来反复临摹研究。
再后来,齐白石的画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气,开始引起知名画家的注意并收他为徒,白石先生终成一代国画大师,名满天下。
发现一本好的画谱,花半年时间抄录下来,又花数年时间反复钻研,这就是白石先生年轻时为了学画所做的事。试问在今天,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白石先生那样?
著名当代美术家、美学家木心,和知名作家茅盾是远亲,茅盾在乌镇有一间藏书万册的书屋,木心经常去书屋读书。
1937年,乌镇被日军攻陷,到处人心惶惶、木心却一头扎进矛盾的书屋里,每日淡然读书。三年时间,少年木心几乎将矛盾书屋中的精品全数读了个遍。
书屋有一套《文学大纲》,木心前后通读了几遍。刚开始时,只是浅读,读了两遍下来,再开始深读,几遍读下来,木心看待读书这件事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和体会。
古往今来,凡是内心细腻的人,总是能从所读之书里获得力量。不管世间多么纷纷扰扰,读书之人总能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19岁那年冬天,木心决定去空谷幽静的深山读书和写作,于是便带着两箱书上了莫干山,一个人住在山中空房,白天读书,晚上写作。半年后,当木心下山时,已写了厚厚的几本书稿出来。
20岁时,木心到杭州第一高中当上了美术教师。但只当了不到半年的教师,木心便主动辞职,又钻进了莫干山。
木心在山中隐居了整整6年,每日依然是心无旁骛的读书、写作和画画。等到下山时,木心已完成了100多个中短篇小说,还有几十张水墨山水画。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努力活下去,木心却放弃俗世,做一个真正坚守内心的人。数年隐居,只为读书、写作和画画。今天,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元代著名画家、《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45岁时才走入仕途,当了一名书吏。官还没做几天,因上司犯事入狱而受到牵连,黄公望也受了几年牢狱之灾。
五十岁的黄公望出狱后,决心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有一天,突发奇想的黄公望想学画画,他来到大画家王蒙那里,闷头就学,开始了他的学画之路。
王蒙住在山里,除了每天跟着王蒙学画之外,黄公望每天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每天看莺飞草长、波光粼粼,一看就是半天时间。几个月后,黄公望画画的水平居然大有长进。
之后的29年时间,黄公望走遍了大江南北,走到哪里都会认真观察当地的一草一木,神情极度的专注。79岁时,黄公望一路走到了浙江富阳。看到富春江面的那一刻,他决定留下来。
在富阳的四年多,黄公望每天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边,开始看山看水、看大江东流、看山峦起伏、看江水如练。遇到好的风景就停下来画,四年里几乎踏遍了富春江两岸。
80岁那年,黄公望开始正式画这幅《富春山居图》。四年之后,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
真正的成熟,从一个人的自我明悟开始。明白专注做事的意义,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绝大部分都毫无意义。
50岁开始学画、每日专注于看山看水,用4年时间只为完成一副画。黄公望用一生做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明悟自我、完成自我。今天的你,可以做到吗?
结束语:
1、理解专注的意义,明白坚持的力量。做好一件事,与年龄无关,与内心的坚持有关。
2、很多人都容易犯的毛病是热情有余、踏实不足,做事情急于求成,缺少耐心细致。
3、真正要出发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出发。鼓足勇气走出去,一步一个脚印,等在前方的便会是海阔天空。
4、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何时开始都不晚!关键是,你何时出发?
6、厉害的人,不是简单的为自己而活着。他们很早就定下了一个信念,要让自己成为一盏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全文完-
喜欢请点赞,讨论请留言~ 用文字记录心情,用行走感知世界,努力探索有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