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人跟我说,我读的那些书,那些文章都不是我的知识,瞬间崩溃。。。
01 一个概念
我们每天在微信公众号上看的文章,知乎上浏览的问题,简书上看到好的文章进行收藏...这些内容都不是知识。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你是不是瞬间崩溃的状态。
按我这么说,那这些是什么呢? 它们都是信息。
那到底什么才是知识呢?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也就是说,它取决于你了解他的人能否使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产生新的结果。如果你看完一篇干货文章,表示非常赞同,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只是在你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罢了。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并改进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式,这个信息才能真正变成你的知识。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总是在苦恼你的记忆力为什么那么差的原因之一。
02 打个比方
简书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已,而当你阅读了这些内容之后,它就变成了信息,但是只有你知道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能变成你的知识。
03 一个策略
通俗说,我们每个人对知识的认知深度不一样。这些文章你只是看到了而已,这些文章你只是阅读了而已,这些文章你只是说了句 “哦,原来是这样啊” 。然后呢,然并卵。生活照旧,文章照看,还要天天念叨,“哎,没办法我不是读书的料” 。你怎么从来没想过发表你的观点,或者提出你对文章某段的感想。把这些信息链接到你的生活中去,想想你是怎么解决的,别人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就是因为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这一步,导致我们的知识水平一直提升不上去。我们很多人在前面的步骤做的都非常的认真。阅读+画线/摘记后,书一扔,完事。我们却把最有价值的独立思考工作放弃了,这才是真正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王兴
对于获取知识数量、知识速度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正迎来知识深度的时代。对同一个产品和项目的理解深度不同,决定了结果的不同。美团能够大浪淘沙后活下来,就是因为创始人王兴对于团购这件事看的非常透彻,抓准问题的关键点后,脱引而出。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没必要去学习所有的知识,我们只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高对所需知识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那如何提高认知深度呢?
当有人问:为什么北京房价那么高?有的人会回答:都是炒房团搞的!有的人会回答:北京的土地供应稀缺,而高购买力人群有过度集中,所有推高了价格。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第二个人的回答比第一个人回答的更有深度,更具有可信度。那这是为什么呢?正好就这个机会我们实践一下我们之前所说的独立思考。
思考中...
第一个人的回答明显非常简单,只考虑到了问题的本身。第二个人的回答比较有深度,而对具体的现象找到了抽象的规律。那第一个人为什么只考虑到了问题的本身呢?“都是炒房团搞的”,本来就是嘛,那群人天天在那想方设法提高房价,哪座城市没有这样的现象呢,对不对。我们也经常会这样对一个问题直接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立即做出判断,这些简单的回答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深度的回答能够更普遍解决类似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局限于这个问题本身去思考和解决方法,而是要跳出问题本身,放到一个更大维度和高度来思考更普遍的情况;比如有没有其他地区的房价也这么高?与北京房价高的情况是否一样?因素是否一样?
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即批判性思维。我们在读书、看文章的时候,也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想,这个对吗?有没有可以证明这个观点错误的证据?这个观点的背景和场景是什么?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自己?
04 一个总结
最后,我们要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这次问的是为什么北京房价这么高,别下次问你深圳房价为什么也这么高,你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时代不断在进步,知识也是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的,读书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能够打通我们的知识阻塞,实现融汇贯通。
不要为了读书而去读书,而是要带着问题去查书。
05 今日精进
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局限于这个问题本身去思考和解决方法,而是要跳出问题本身,放到一个更大维度和高度来思考更普遍的情况。
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即批判性思维。
知识也是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的。
读书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能够打通我们的知识阻塞,实现融汇贯通。
不要为了读书而去读书,而是要带着问题去查书。
多谢你美丽的眼睛,阅读全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