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
一、书中围绕作者接待的四个来访者展开,他们是:
1.四十多岁的约翰,男性,好莱坞制片人,事业成功、自以为是,他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
因为无法面对母亲和儿子的去世,给自己披上了一层外衣。暴露内心的脆弱会让他觉得多不好意思,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照顾。和别人交心对他来说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一件事。
2.三十多岁的朱莉,女性,大学教师,刚读完蜜月,还没过上新婚生活,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
缺乏面对绝症的勇气,还没好好享受,没有孕育小宝宝,人生就要戛然而止。
3.六十九岁的瑞塔,女性,独自生活,离过三次婚、有四个子女,极度孤独,对生活缺少目标又充满遗憾,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
无法面对遗憾的过往,认为自己就应该过曾经荒唐的生活,不配拥有幸福。“人将迟暮,还能改变些什么”
朱莉虽然年轻,并不拥有未来,却满意自己的过去;瑞塔已经年老,仍然拥有未来,却被困在过去。
4.二十五岁的夏洛特,女性,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无法原谅父亲,也不能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
5.还有一位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女性,单身妈妈,四十多岁遭遇失恋,几乎崩溃。
因为搞不清楚男友为什么会在没有一丝前兆的情况下,突然要离开。
她既是帮别人解决问题的咨询师,又是亲身求助心理咨询的来访者。
二、当你深陷困境,不妨“找个人聊聊”,承认和面对痛苦,就是改变的开始。
人生在世,需要三个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以及心灵管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安静或吵闹,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这些不速之客总会找上我们。心理问题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我们把生活看作是一种开端、一种过程和一些重要的人生抉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能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人生抉择,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些过程更有意义。
在他们身上,你会认识到,拯救我们的不再是任何道理或技巧,只有直面的勇气。置之不理比起正视问题,简直方便多了,要尝试将问题寄放在语言中,暴露在阳光下。因为语言让我们沉静,不急着改变,而是储备时间与资源。交谈让我们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痛苦,也接纳我们用来逃避痛苦的徒劳无功的尝试。
最后都可以变好一些。
人们常常期望由别人来告诉自己该干什么,就好像别人手里有标准答案似的,又好像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做的那么多选择真的有对错之分。
有时真正难相处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害怕被剖析,害怕被识破。我们要学习聆听内心的声音,学习更好地和自己沟通。
三、深表同感的几件事情
1.生活太匆忙,时间被填满。
人们想给自己的问题找到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殊不知一开始导致他们情绪问题的,就是生活中太过匆忙的节奏。总觉得如果做事不够迅速,就会损失一些时间。但面对剩下来的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打发了事。
(现在用手机看综艺,是不是会选择1.5或2倍速,以为节省了时间,然后省下的时间呢,继续刷手机。)
2.一直受干扰,与人相处的时间少了
互联网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毒品。作为安慰剂,它可以帮你屏蔽一些痛苦;但同时上网也会带来上瘾的痛苦。当网络毒品失去效力的时候,你不会感觉更好,只会更糟。
人们一感到孤单就会拿起一个设备来逃避感受,长期处于受干扰的状态下,似乎丧失了和别人相处的能力,也丧失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但是我们都是要在和别人的关系中慢慢成长的。
(宅着,很少与人交谈,也很少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3. 年龄越大,生活越固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限制。转换职业会变得更难,移居到另一个城市会变得更难,要寻找一个结婚对象也会更难,年纪越大,生活就越固化,有时人们会渴望年轻时的自由。
(试错成本高了)
4.人们需要推动前行的力量
因为即使身陷抑郁,人们还是拥有推动他们前行的力量——那可能是一份能每天鞭策他们起床的工作(即使他们不是特别喜欢那份工作),可能是一群朋友(即使只是一两个能聊聊天的人),或是可以保持联系的家里人(即使那些亲人也有自己的问题,但只要有他们在就足够了)。家里有孩子,或是有心爱的宠物,或者有宗教信仰也能防止自杀。
(现在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了)
2021年10月25日星期一 20时
安安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