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丹尼尔克莱恩,美国畅销书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在72岁旅居希腊依兹拉小岛时,品味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快乐学感悟。
书开篇问:如何度过令人满意且有价值的一生?伊壁鸠鲁的答案是:人生的极致便是收获快乐、尽享愉悦。这个命题很好,这个世界不乏什么都有但不见其乐的人。
下一个问题是HOW to have a happy and meaningful life?对此,积极心理学开山鼻祖米哈里著有《心流》,认为人生巅峰快乐体验是在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工作,或者甚至是娱乐时候产生的一种flow的状态。工作,娱乐都可。关键点是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我和戈七队友分享过。一共两次,一次在2012年跑戈壁的最后一天,能感觉到戈壁滩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另外一次在Amsterdam,具体不细述呵呵。
关于快乐,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江畔读书会推荐的哈佛大学沙哈尔博士《幸福的方法》。此书为集大成者,总结了几十年来这个领域的核心发现,很实用。
回到伊壁鸠鲁学派。通往快乐的路径如同通往罗马的道路一样有很多条。伊壁鸠鲁钟情于宁静致远的快乐,而非放浪形骸的享受。他不提倡感官主义者或者享乐主义者。我同意。试一下每天都去吃米其林,或者环球旅行六星级酒店,相信很快会腻的。《娱乐至死》描述的恰当。就如看很好笑的娱乐综艺节目,其当下快乐的,看完后索然无味。
看来,通往快乐的道路是长且崎岖?
伊壁鸠鲁,能够从吃清水煮的小扁豆中,获得满足感。相信他是内心丰盈,感官敏锐的人。他们具备从极简的食物及事物中提取快乐的能力,如禅宗境界。本书最后作者提到,“活在当下的重要性”。“正念,全然觉知,一种对于当下连续的,清晰的认知。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落入凡尘俗事中。”
伊壁鸠鲁坚持生活不要被工作,商业,政治所困。无所事事能够享受闲暇是一种能力。他提倡纯粹的友情。“一个整日沉浸在职业生涯和社会关系网中的人,在和朋友交往时根本不可能做到不计回报”。相信现实中严格区分比较难。然而我理解这种纯粹的基于爱好分享的群体带来的收获。我们在深圳有个赛艇队一起五年了就有许多快乐的回忆。另外,他还研究无事可做无趣的空虚。P48页,为了填补这些时间,现代人开始忙于建立个人目标,找寻有挑战性的活动。如何度过无趣的时间,相当时候定义了每一个人。
贪心的我,即向往米哈里那种巅峰体验,也期待伊壁鸠鲁式的当下的愉悦。年初四,由于疫情困在家中。清晨阿姨煎好的土司面包,抹上厚厚的黄油,边上是黑咖啡加一层奶油(人皆有不良习惯)。我帮一一把李宁牌单杆装上后门墙上,并切了一只西柚(好友Dax最近透露西柚虽然难吃但是最健康的水果之一),生活的点滴,已然足够让开心并忘记这段时间疫情带来种种限制和担心的不快。
最后,我祝自己及身边朋友,2020新的一年获得更多吃清水煮扁豆的快乐。让我们共同习得伊壁鸠鲁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