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小区偏一点的一条小路旁,有一片勉强可以算作林子的地方,有最少三种以上的鸟鸣声,人有时候很奇怪,在集聚的街道、商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说话不分分贝大小,语调不论东南西北,杂吵声不绝于耳时,莫名地增加紧张情绪烦躁感,只一瞬间就有匆匆逃离的想法。
倘若邀二三好友一起吃饭,也愿意找个安静的环境,不被人打扰,甚至愿意找个角落就坐,这时我能想到的仍然是远离人群,恨不得整个小餐馆就只有我们寥寥数人,当然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意愿,老板恨不得门庭若市,能出出进进堵门到水泄不通更好,这样流水才多,翻桌率才高,腰包才会鼓,这种买卖之间,供与求的矛盾往往体现在食客与老板的心理差异上,反映出的是人们在讨生活又压力大的情况下,多想寻求安静或完全不同于共类噪音的场所躲躲,真的是被日常吵烦了吵怕了。
上面说的那片小林子并没有那么整洁,只是谁都没有把它当作自己可管辖的区域,那里的树看样子不是按规划栽种的,颇有点原始味道,树随意长,无修剪,抬头望望,好像顶端能插入云间,有鸟窝在高高的树杈上巧妙安放,应该算是鸟类的杰作。树下杂草这种低矮植物也不受约束,任随自己冬枯夏长,偶有麻雀树下草丛觅食,更增添了几分未被开发打扰过的模样,常常静态的树和动态的鸟自然构成想像中的天籁和谐,就是这样的环境它是那么受各类鸟儿的青睐,我也观察过了,大马路上有同样高的树木,却很少被鸟类栖息,大概是来往车和人众多,会打扰它们的自由欢畅吧。
我是最近骑车锻炼想躲开车水马龙的繁闹才外打正着遁入这里的,后来发现有临时停车也会巧妙地躲避大太阳和摄像监管,找到这样安全还有大树遮荫的天然“美域”,若不停岂不太傻。
人与鸟如此相似,都愿意自由不被打扰,都会凭着视觉嗅觉的锐敏寻找适合生存少被吵到的环境,哪怕这里并不那么整洁那么美,但最主要的是时空占有,看来这比其他更重要。
假如哪一天整体环境治理要铲除死角,也很正常,有关责任部门决定砍倒这些无规则的树木,那这些鸟就得另栖它枝,搬迁到与此环境相似的地方,那我也就听不到它们不美妙但很天然的“交响音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