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期中考试刚过,孩子们的英语成绩都大幅下滑,在同年级的班级里占末端。家长们深感失望,大为哗然。
这位新英语老师采用的是快乐教育方式,希望提升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课堂上经常放英语歌和视频,针对应试教育做的较少。课程内容在家长们看来,难度过低,作业练习也过少。
在本学期开初,家长们就对新的英语老师教学方式心存质疑,成绩下放后在之前组建的讨论孩子教育成绩问题的家长群里,群起讨论,要求聚集起来换老师。
英语老师通过某种方式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在班级群里反驳、怒怼,并一一晒出自己改作业给孩子辅导的各类证据。
她很悲愤地质问:“我不明白哪位家长觉得我不改作业了,还有video课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抓学生改错!我教书三十几年,教英语16年了,第一次被质疑也觉得有点无奈!请有关家长联系我吧!我们为了孩子!”
事情闹到这种程度,有老师和家长声援英语老师,也有不少人安慰并缓和矛盾的,但大多数家长都在沉默,因为,他们是对英语老师不满,但在事件结果明确前不能直接跟老师明怼。
孩子的成绩变差,孩子、家长、老师都有责任,受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而学习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老师,家长在这方面起辅助作用。总不能成绩差了,就单独怪一个方面吧?
家长们的困惑在于:能把学习当成兴趣当然是上上之选,但是学习没法成为兴趣是大部分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且应试教育是现实,快乐教育是理想。
那么应试教育和快乐教育区分一定要那么泾渭分明吗?我们可不可以同时兼顾?
面对孩子学习的关键时刻--三年级,家长和老师可否互相给对方多一点理解、信任和时间呢?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