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堂内,学生们都敬慕地听着他在讲课。
“同学们,今天我讲的内容和狗有关系。有人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为我们一般都会拿我们最好的朋友来做实验,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的心理实验,都是和狗有关。”
学生中有人笑出来声,他继续说道:“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一个实验——讲这个实验之前,我想顺便说一下,现在美国人带头反对我们中国人吃狗肉,我们这样的心理学家更是反对,那是因为我们觉得,把狗吃掉而不是利用起来做实验,实在是太浪费了。 ”
这次学生们都笑出声来,教室里面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塞利格曼做了什么实验呢?” 他讲道,”这个实验即使不是学心理学的人,也多多少少听说过。他把狗关在笼子里,每次都会进行电击,每次电击之前会按动蜂鸣器。当然我们最好的朋友,他们是逃不出去的。经过多次实验,在蜂鸣器响后,即使塞利格曼把笼子打开了,那只狗也不会逃出笼子,而是倒在笼子里呻吟和颤抖。这种本来可以逃脱,但是却绝望等待痛苦来临的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为习得性无助,也就是通过学习来的无助感。“
说完他又补充道:”举个例子,就说你们吧,明明知道我每隔两个月就让你们做一次实验调查,可你们也默默接受了,连装病请假都不愿意再尝试了,也可以称为习得性无助。”
学生们都会心笑了。
接着,他又风趣地讲了和习得性无助有关的实验,以及这个实验在心理学上的意义,了解这些实验对心理治疗有哪些帮助,以及克服习得性无处的方法。
最后,有学生提问道:“老师,如果自己有习得性无助的倾向,既然怎么尝试都无法解决,那还能怎么办?”
他楞了一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说道:“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还是换一种环境,就如同一只狗因为在笼子里面学习到了无助感,那么尽量避免这样的环境,虽然不是很恰当的方法,但是暂时来看对你说的情况来看,也算是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法。”
那个学生点头同意他的说法。
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很不满意刚才的回答。
上完课,本来可以回家的他,在学校的教研室一直呆到晚上,才磨磨蹭蹭回家。
打开家门,老婆已经在家里等着他了,看到他回家,就又开始数落他:“你到底怎么回事?你还记不记你还有一个家?天天在学校里面,就算你评到了职称,可工资只是涨了那么一点点,又有什么用?”
他默默把包放下,在桌子旁坐下吃饭,默默地承受老婆的数落,一语不发。
[ 短篇小说 8/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