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纳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听从我们的,这是把接纳当成了一个工具--止哭大法。我们嘴里说着,“唉呀,宝贝,妈妈知道你难过了。”,心里想的却是,“你够了没有,你什么时候可以闭嘴啊。”接纳不是为了止哭,而是一种深深的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看到这段话让我想到昨晚与孩子的相处:我心里想着我跳舞他练琴给他一份陪伴,当他乱按的时候我很着急,脑海里的声音是:我都已经在陪你了,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呢?哪个当下我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够顺从我,能够把钢琴弹练完。
当他说:你到底要怎样?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你不听拉倒。
我听到那个“你到底要怎么样”,就有情绪了,我妈经常用这句话说我爸,我爸经常用这句话说我们,我老公也经常用这句话说我?所以这个句话我超级敏感。
这句话让我觉得我不好,我不懂事,当我儿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就是错位了,所以我当时很生气,你不可以这样说我,我是你妈妈。接着开始冷静自己,我感受到自己很委屈,自己的付出陪伴没有被看见,我的初心是陪他练琴的。慢慢的当我的情绪稳定之后,我问自己,我能够放下弹钢琴这件事情吗?我回答能,他弹不弹对于我来说都可以,放下这件事情,看见孩子这个人,他游泳回来、看电视、他确实有些疲惫了。那为什么我还要坚持他去弹呢?这件事情是他喜欢的一件事情,只是练起来枯燥,每次他弹完曲子的时候他也非常有成就感。根据儿子发展规律来说:他六岁弹琴需要陪伴的。所以我需要拿得起。支持他成为他自己。
所以后面有了复盘,当在这其中我压根没有看见我自己这个人,第一时间出现这个事情我没有看见我也是很委屈,我也很疲惫,我业很不容易。还是奔着这个解决问题去了。我要怎么做能够让这件事情便得更好呢?
当时我清晰的知道,你不可以这样对待我,我也像孩子一样在捍卫自己的领地,之后复盘又做回妈妈的角色当中来了。孩子他需要的是妈妈的角色而不是和他一样孩子的角色。
在与他争吵中,我内心有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心的。这小就这样,这以后怎么办。这个声音也是我爸爸妈妈的声音。当下不是永恒,生命如波流动。
雷妈的案例让我想到了,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跳的步骤太快,而孩子需要一步一步来。我们给的支持也需要给到那一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