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第一次来北京,目的地在房山良乡,北京西站9号线转房山线。第一次见识地上的地铁,房山线穿梭麦地,田野,还是能找到座位的。
大三搬进中关村校区,魏公村地铁站4号线,去哪里都方便,地铁站离宿舍略远,做地铁去苏州街的公司实习,没有骑自行车快。
毕业,租房在朝阳,工作在海淀。乘坐10号线,从太阳宫到苏州街,30分钟左右,家到地铁站,地铁站到公司,快速通过也得小20分钟。10号线相对好一些,谈不上拥挤,也谈不上有坐的位置。那时更喜欢在公司坐到晚上9.打车回家,夏天开着车窗吹风,30分钟坐到家门口,吃着冰箱里拿出来的提子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后来房子到期,看房子,去了一趟西二旗附近,具体是哪里我已记不清,只记得晚上7点,13号线,这条号称北京最堵,程序员最多的地铁线,拥挤异常,挤到我感觉多呆一秒,生理不适。我暗下决心,不要找西二旗的公司,13号线会挤到人怀疑人生。
后来,搬家搬到了车道沟,车道沟到苏州街每天可以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了。我记得疫情刚开始那一个月,公交车上就三个人,司机,售票员和背着包上班的我。看到阳光透过车窗,照到身上,通勤从未如此顺畅。
再后来,搬家了到了为公桥,离公司更近了,又可以像大学那样骑自行车上下班了,心情无比舒畅。
后来的后来,找房子一定要找离公司近的,步行>骑车>公交>地铁。为此多花几百块钱也值得,省了坐地铁的钱。为此我还总结一套自己的心理暗示。
上班是无趣的,下班是快乐的,通勤是痛苦的,我要尽可能压缩通勤的时间,这样留出来的时间可以去做点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今天为什么说这个,因为刚刚坐了两个小时的地铁奔赴考场,1号线转14号线转15号线转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