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开始上NLP成长小组的课程。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的一句话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来这里学习的人,都是有痛点的,正所谓”谁痛谁改变”。
当时的我,作为一个急于想要解决孩子情绪管理的妈妈,我来上课的目的很明显——大宝的情绪管理就是我的痛点,我想要解决孩子的情绪控制问题。
一年后的今天,当我在这里书写着我的第二篇简书文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年前的自己其实就是那个最大的痛点,而不是我所认为的我的孩子。
张怡筠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曾经提到,我们看不到自己,遇不到未知的那个自己,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已经认同了我们的身份、思想、情绪或者身体。
我们以为身份是我们自己,其实不是;
我们以为大脑是我们自己,其实也不是;
我们以为情绪是我们表达自己的出口,其实不完全是;
只有这个肉身的躯体,才是实实在在和我们一同活在当下的。
一年前的我,带着满脑子的焦虑和各种惆怅的情绪来到了NLP的课堂,我觉得我自己没有那么痛,除了我的孩子带给我的这点问题外,其余时候她还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小公主。
一年后的我,终于明白了,其实那个时候的我,已经是带着自身的各种痛点被牵引着走进了课堂。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在找我的自我,那个不是我的身份、不是我的大脑也不是我的情绪的真正的我自己。
于是,我开始了这一年寻找自我的路。
可是,寻找自我哪里有那么简单... ...
我已经那么习惯了我以前的职场身份,朝九晚五的生活伴随了我整整17年;
我已经那么习惯了我以前的做事方式,对事不对人一直是我坚守的处事风格;
我已经那么习惯了我的情绪表达方式,要么压抑,要么爆发,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我已经那么习惯了我的身体,只有偶尔僵硬、疼痛的时候,我才肯停下来顾及到她。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上,曾经说过一句话,留意自己日常的、不经意间、经常说过的那句话,看看它们是什么?它们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开始留意,我发现我经常说过的那句话竟然是“我怕... ...";
我怕给你带来麻烦... ...
我怕路上堵车... ...
我怕你没有听清楚... ...
我怕我还没有理解到... ...
”我怕"就是我的一句口头禅,因为,可能我确实是在“怕”;
可是,我到底在“怕”什么呢?
其实,无非怕的就是,
别人没有认可我的专业性;
别人没有承认我的价值;
别人没有看到我的付出;
别人没有感激我的理解;
说到底,其实“怕”的都是“别人怎么看待我”,其实这些所谓的“怕”,都是自己给自己的牢笼,自己给自己的束缚,自己给自己的约束。
别人始终是别人,最重要的始终都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
前两天听到一个朋友讲到一句话,谁不是一边怕,一边做;一边做,又一边怕呢。
我深以为然,因为,我就走在这条一边怕,一边做;一边做,又一边怕的寻找自我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