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整理以往的工作和学习资料,尤其一些阅读沉淀下的大量资料,存储的很混乱。在整理过程中,使用了flomo、obsidian等工具,尝试形成自己的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检索、知识输出的体系。体系打造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后续计划按照工具、方法、思路、流程等内容逐步分享。
Flomo 笔记使用心得
近期在整理总结自己知识和信息管理的体系,包括对一些理论的理解和感悟、常用的工作流、实践中的经验,也包括一些辅助工具的使用心得等。
flomo 是我作为信息收集环节的一个主要工具,主要用来采集一些闪念、读书心得等碎片化的信息。 在这个环节,我还常用 简悦
)或
五彩插件
(近期主要使用后者)作为浏览网页时,对重点文章进行标记和收集,这将在另外的文章里详细介绍。
Flomo 简介
flomo 笔记是一个轻量级、多终端的小而美的笔记工具,以信息采集、信息关联、知识回顾为核心。flomo = flow + memo(即笔记),可以理解为「记录心流的备忘录」。
这里的「心流」,可以是你脑海中突然出现的灵感、想法或问题,也可以是你偶然遇见的一段喜欢的句子、精彩的论述、启发人的观点。
Flomo 的定位
flomo 的主要灵感来自于卢曼的卡片笔记法,作为一款轻量级的笔记软件,flomo 主要有以下三个核心定位:一是快速记录;二是便捷回顾;三是信息关联。
其核心特点是:
•无压记录:简洁的输入框,让你无压力地记录想法、摘录有价值的观点。无需纠结于主题、段落与排版。
•方便回顾:所见即所得,方便你回顾之前记录的内容与统计记录习惯。记录 14 天后,还可开启每日回顾及「随机漫步」功能。
•弹性管理:通过标签、批注、搜索、置顶标签及随机漫步等组织方式,将这些内容编织成属于你的知识网络。
典型使用场景包括:捕捉灵感想法 、记录读书笔记 、积累写作素材 、撰写情绪日记等。
具体用法上如 flomo 官方所述:
1.用自己的话,写卡片
2.用标签,让结构生长
3.用回顾,持续刺激记忆(会员具有的功能)
更多 flomo 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可参考 flomo 的官方文档) 另外也有一些 obsidian 应用大咖,根据自己使用的经验,整理了一些系统的资料,比如 咖啡豆
我的用法
开始我一直觉得要用 flomo 来辅助我建立个人知识管理(PKM)体系,学习 PARA 分类体系,MECE 原则、卢曼卡片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东京大学笔记法等,试图先设计一个完善、合理的标签体系,和信息的组织方法。规划多层的标签体系:
科学与技术、规划与架构、哲学与宗教、医疗与健康、课程与教学 口才与表达、历史与文化、灵感与积累、旅行与眼界、软件与设计、摄影与拍照、阅读与写作。
后来发现在记录和采集信息时,会为了考虑某个信息如果打标签而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偏离了 flomo 的设计理念。
打上标签,让内容流动起来
标签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内容的方式,比传统的文件夹的层级结构,使用上更加灵活。
flomo 支持 "#标签/子标签" 的语法,这样既能兼顾标签的便利性,又能方便浏览。
flomo 的标签保留了文件夹的优点,同时有更强的拓展性。标签的基本作用是标示,用来对单条内容进行标示说明,而分类则不是标签的主要作用,分类是在记录的条数增加后,慢慢自然形成的效果。
知识管理不是看谁收集的优质信息最多,是要看谁能把信息产出最大的价值。
许多事物都应该是这样,在迭代与变化中形成结构与逻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基于这个理念,后期把重点放在信息的收集和思考上,并随时根据当时的想法打上合适的标签。这样会更加轻松地进行收集、记录、思考 。
当笔记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不断关注的主题标签就慢慢显现出来了,不太规范或者不太关注的主题标签,可以删除(包括无用的笔记内容)或归于聚焦主题的标签。
由此可见,标签体系最好的方式是根据自己关注的内容从下而上地自然生长出来,这也符合 flomo 的设计理念。
我是基于 PARA原则先初步建立的标签体系框架,然后结合日常记录自然形成的标签,定期清理、取舍,适当调整。
建议初学者在使用 flomo 时,可以大胆地打上各种标签,同一个内容可以打上多个标签。经过不断积累,标签达到一定数量,自然就会知道自己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以及需要精进的方向。
持续记录,形成个人数据库
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们其实是不知道完整想要的结构的,可能今天学习了一个小知识点,明天又学习了另一个知识点,如果一开始就想搭建结构,很容易陷入一种茫然和压力的状态,每个人应该或多或少都有点完美主义的倾向,这样就会导致抵触心理而不想做这件事。
标签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帮助自下而上的学习,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就打上一个标签,时间长了,你自然能看到彼此的联系,根据某个标签关联笔记的多少,也能知道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
正如 flomo 的口号:「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不断迭代,形成自己的工作流
官方定义:工作流(工作流程)是完成特定过程所必需的一系列相关步骤或逻辑,通常被称为业务流程。
同样,在使用 flomo 进行数据采集和闪念记录时,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我的具体操作逻辑也非常简单:
•在手机端:使用 Flomo App 编辑 Memo,内容存储于 Flomo 云平台;
•在电脑端:
–使用 flomo Web 查看 Memo;
–使用 Obisidian 重新编辑 Memo,并整理为笔记。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工具,形成什么样的工作流,对于知识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能够:
方便地采集
安全地存储
快速地调取
另外,对于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信息采集只是最初的环节,如何结合 obsidian 等应用实现个人知识管理 PKM(个人知识管理) 方面的流程闭环,会另文阐述。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