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父母之爱子而为之计深远”,然而最终却往往用自己所谓的爱的方式绑定孩子一生。
我是一个追剧迷,也是一位80后宝妈,近两年观看的电视剧一直让我深有反思:孩子幼年的成长阴影终究会伴随孩子一生,甚至严重的心理阴影还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扭曲。
电视剧《女心理师》,《底线》里人物心理的塑造,大多来源于孩子的幼年的培养,而这些所谓的培养包含了孩子自己幼年时的人生经历,父母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认知学习的影响等等......从而我们看到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积极乐观的,有自信阳光的,但是也有不自信,胆小懦弱,自私,爱慕虚荣的等等
作为一位二胎妈妈,反观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也多数来源于父母,我们通常借口自己忙忽视了孩子的种种需求,甚至因为自己的不稳定心态而常常迁怒、打骂孩子,然而真的忙吗?是不是你也有一刻是拿着手机以舒适的方式躺在沙发或者床上刷着短视频、各种肥皂剧呢,因为自己想放松而不断的在孩子做作业时指责他的拖拉、粗心、愚笨......说实话我有过,朋友说孩子还小,多给一些时间吧,是的,常常给自己说孩子是亲生的,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但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却压制不止自己心中的“怒火”,于是就像樊登说的,父母从一个莫名其妙到了另一个莫名其妙,而孩子却是无辜的。
我们都希望培养一个积极乐观,自信的宝贝,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1.认真对待孩子的需求。在孩子懵懂的年纪,很多心里的想法和诉求会直接转达给父母,期待得到父母的回应,然而我们却常常给孩子说“等等、不可以”之类的话,经常忽视孩子的需求,会让他因为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让孩子自主决定可以被允许的事情。与往日不同,新时代父母更关注孩子的陪伴,周末游玩,消费购物成了习以为常的陪伴方式,那么在决定游玩地点或者购物选择时,我们可以从开放式问题“你想去哪里?”改成二选一模式“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出选择的范围,然后由其自主决定,这样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不要嘲笑孩子。以前常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唱歌,结果被朋友、父母嘲笑“唱的真难听”,然后他就再也不唱了,这种嘲笑小朋友的例子很多,我的大女儿无意中就“嘲笑”了她幼儿园的同班同学,然后被嘲笑的小朋友回到家就哇哇大哭,不好意思再开口唱歌。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唱歌,敢于开口给予鼓励才会更加积极,而嘲笑却会让孩子望而却步。所以当孩子说话不清晰,唱歌跑调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鼓励发声,再找机会纠正。
4.耐心倾听孩子提出的问题。在大多数孩子心里,大人的知识面是非常广的,甚至有些孩子还会被长辈灌输:大人的话都是对的,其实不然,很多问题大人也不一定能够回答的了,当然在无法回答的问题面前,坦然承认就好了。耐心倾听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坦然承认,让孩子知道人都有可能做不到的事情,打消对他人的敬畏心里,敢于承认自己,肯定自己。
5.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们一起交流的宝妈中就有一位妈妈是这样的,每次出去散步,她的孩子小雨总是喜欢骑车冲在前面,甩我们好远,而作为父母经常就是大声呼叫“不要跑了,回来”,而她每次都是告诉小雨“快点回来接妈妈,妈妈走不动了”,于是就看到小雨飞快的往回赶,大声说“我来了!”这样会让孩子感觉是被需要的,也是提高他自信心最好的方法。
6.在家中醒目的墙面上贴上孩子的奖状证书、涂鸦作品等,在柜子上陈列他的小制作,这样的荣誉感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可以任意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成为自己“领地”的统治者,骄傲感油然而生,也会增加自信。
8.不要因为书桌方面脏乱而责备孩子,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此时一起陪伴孩子收拾书桌,散落的玩具并告诉他养成习惯即可。
9.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比方说学习,画画,家务等,这样很容易挫败孩子的自信心,放在自己身上想一想是不是如此呢
10.让孩子自己当家。新科技的发展让支付更便捷,孩子经常看到手机一刷,物品就可以被拿走了,却不知道如何花钱,所以在超市消费购物时,可以把现金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参与进来,也会激发孩子的自信。
11.给孩子买衣服时,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颜色和款式,或许我们与孩子的眼光不同,但是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说到这一点,作为一位强势的妈妈,深感愧疚。
12.与孩子做朋友,一起看动画片,讨论他喜欢的人物、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孩子自信的阶梯。
13.不要事事帮孩子做,让他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餐具等,哪怕是洗不干净也不否定和包揽,认可并肯定孩子的付出。这样来自于每件小事的肯定会剧增他的自信。
14.从父母的襁褓到步入幼儿园,再后小学,孩子不断在打开自己的心门,遇见更多的人和事,而自闭,怯弱也是现在孩子常有的现象,那么当孩子与其他陌生小朋友接近时,积极鼓励他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不仅会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可以培养他的自信心。
15.帮助孩子沟通并共同拟定详细的计划,督促孩子积极执行,在完成计划后得到肯定和鼓励,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同时让他对自己所要做的事胸有成竹,会平添不少自信心。
16.肯定孩子的各种表演,比如唱歌,跳舞,背古诗等,给它打拍子、鼓掌,积极回应,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17.不要制止孩子对世界的探索的信心。孩子喜欢玩耍各种不同的物件,甚至是一些我们认为脏乱的废弃物,但这是他在探索他未知的世界,探索他好奇的东西,而制止了他的兴趣,也会挫败他的自信。
18.鼓励孩子自主战胜困难。孩子在遇到一些问题而不知所措时,,比方拼七巧板,此时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在问题被解决时给以鼓励并总结,会增加他的自信。如果实在想不出办法,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可以间接引导。
19.表扬孩子时尽量具体化。不要用“你真聪明!你很棒!”这样笼统的语句,而是可以这么说“这个题目很难,而你自己努力动脑筋想出了答案,妈妈觉得你很棒!”空洞的表扬会让孩子自大,而具体化的表扬不仅让孩子自信,更能肯定他身上的优点。
20.不要让孩子对我们失去信心,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承诺一些事情,然而生活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闲,有时候答应做的事可能会与其他事情冲突,即使如此,也要及时兑现承诺,这样会让孩子对我们有信心,也会培养他的自信和言而有信。
21.把孩子身上的缺点扭转成优点,比如孩子是个急性子,那么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如果是个慢性子,那么就锻炼他做事的条理性。我们经常吐槽孩子墨迹,粗心,时间久了,我们看到的是缺点,失去了对孩子的耐心和信心,也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22.让孩子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不要在孩子面前经常表扬其他孩子长得好看,也不要贬低孩子的长相,让孩子清楚自己的相貌有自己的特点,大眼睛有大眼睛的好处,但是小眼睛也很聚神。
23.支持孩子做自己梦想的事,为他准备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24.让孩子脱离依赖,生活能自理的孩子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会更加自信。比如自主起床,自主穿衣等,而不是凡事父母解决。
25.增加孩子的见识,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讲述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和典故等
26.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辱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7.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用温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段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了,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8.父母严于律己,做事稳妥,为人被尊重,这样也是奠定孩子自信心的环境基础,相反当父母不被尊重时,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会倍受打击。
其实孩子的需求很简单,被尊重,被需要,被认可,同时慢慢学会自己主导自己的空间,才会建立更加自信的性格。
此篇文章致自己,努力做能成为孩子朋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