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不想做饭,一日三餐都吃得简单而随意。今日小脑瓜突然担心起自己营养不良来,于是火速打开淘宝准备买点燕窝回来给自己补一补身。综合浏览了一遍锁定了一卖家(以下简称卖),开始以下对话:
我:这燕窝买回来要是有霉味怎么办(由于之前有过一次这种经历)
卖:你在我们家买的?
我:不是,之前在其他地方
卖:那我没办法回答别人家产品的
我:哎,我就说如果现在我从你这买了,回去发现有霉味怎么办?
卖:燕窝本身就有霉味,你要买没有味道的燕窝?您可以百度一下燕窝是什么味道
我:。。。我吃过很多,只遇到过一两次有很重霉味的,所以事先找你咨询看看
卖:我也是很无语,您拿着不是我们家的燕窝来问我?不敢卖
我:你们都是这样对客人说话的?
卖:你这态度不是买产品,正常客人我们都很尊重的
无奈没地儿投诉他,我彻底崩溃,气得七窍生烟。
简单复述一下以上对话,就是一个有疑心的买家去了一个疑心更重的卖家那里谈生意,最后不欢而散的故事。
对于卖家来说,他可能认为遇到一个想搞事情的客户,但真相正好相反,我不但不想搞事情,还非常想买他的燕窝,但是他不知道。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遇到一个很不友善的卖家,也会猜想生活中他可能是个不好相处的大混蛋,但真相是不是这样呢?我无从知晓。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主观想象中。
☞02
近日,妈妈是超人在热播,小嗯哼跟着妈妈霍思燕又上了一回电视。节目中的一小段情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霍思燕提前准备好了一桌菜,之后闺蜜带着八个多月的儿子来到家里做客。期间,霍思燕为了让闺蜜好好吃饭,就把闺蜜的儿子放到自己身旁照顾,并耐心地喂他吃饭。嗯哼看到这些,显然有些吃醋了,不停地找话题想跟妈妈聊天,霍思燕顾着给小客人喂饭,一直没搭理嗯哼,过了一会嗯哼感觉到自己被冷落,就一个人跑去沙发边儿生闷气。
吃好饭,霍思燕带着客人来到沙发旁歇息,一边跟闺蜜聊天,一边抱着小客人逗他玩,也是没太搭理嗯哼。嗯哼这时候采取行动了,在地板上走着走着,突然假装倒下来,怒刷在妈妈心中的存在感,然而霍思燕忙着照顾客人,依然没管嗯哼。嗯哼失望得直接躺在地上睡觉。最后,霍思燕起身送客,叫嗯哼一起来,嗯哼不搭理,霍思燕问他是不是吃醋了,嗯哼毫不遮掩地回答道:“嗯!”
事后,霍思燕安抚哼嗯的情绪,问他:“是不是觉得妈妈老跟他玩,忽略了你?”嗯哼说嗯。霍思燕又问:“为什么,是觉得妈妈爱别人不爱你了是吗?”嗯哼依然说嗯。霍思燕解释到:“妈妈喜欢他,是因为他长得像你小时候,都是因为特别爱你。他是咱们家来的客人,客人要放在第一位,热情地招待,这是一种礼貌,你听到妈妈说了吗?”嗯哼乖巧地回答到:“听到了,我懂了,妈妈我爱你!”霍思燕也亲了一下嗯哼,这事就算完美落幕了。
从以上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嗯哼是一个爱妈妈,并且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在他眼里,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父母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他都会用自己还未成熟的小脑库费力猜测,但凡感受到一点不被爱,都会对他造成一场不小的打击。
然而真相是这样吗,父母只要跟其他人聊会天就是不爱孩子了吗?当然不是,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把孩子的命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然而人是典型的社会性动物,通过交流学习得以进化。交流对象不止包括亲属,也包括这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但是小孩的认知系统并没发育成熟,他当然不会理解这些完整的社会性知识,于是活在了自己的想象中,觉得父母跟其他人聊天就是不爱自己了。
☞03
我们跟小孩相比又有多大差别呢?
很多时候,我们随意评论他人,往往基于猜测、想象,说的全是借这个事件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观点,这是可怕的。 因为我们都在用自己的主观想象构建着一个个虚假的世界,交流着,前行着。
Ted上有一场科学演讲,我对其中一段话感触颇深:每秒钟有1100万个感知进入人类的大脑回路,大脑遭受到超量的图像、声音、气味信息的轰击而报警,所以对这些感知进行了严格过滤,结果只剩下每秒大概40个,大脑只能处理这么多,这些就组成了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
☞04
试想一下,当我们拿掉蒙蔽眼睛的主观想象,平静地接收来自各方的信息,不猜测,不评判,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会是怎样的世界呢?
或许那就是人间天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