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家长提到孩子不和自己聊天,一说话,孩子总把自己噎死。也经常会听到孩子郁闷地说起父母听不懂人话,无法交流。有孩子说,不是不想和父母说话,是因为一说话,父母就把天给聊死了。
其实在这个事情上,亲子双方是两败俱伤的。究其原因,是彼此没在一个频道上,各说各的话,都感受不到对方的理解,明明心怀深爱,却都很痛苦,还可能让心越来越远。
改变这种情况其实并不难,只要少关注孩子的行为,多进入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的频道就可以了。网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妈妈,我只想让你抱抱我,你却对我讲道理。”在孩子孤独无依的时候,伤心难过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安慰,支持,很多父母却会去评判孩子的对错,怎么不伤孩子的心呢?
有一个孩子转学成为插班生,融入有点困难。他和妈妈说,感觉同学们都在欺负自己。妈妈就说:“怎么可能呢?不可能人人都欺负你。是不是你和大家相处的时候没有找到方法呀?”儿子郁闷的不行,有什么心事再也不想和妈妈说了。
其实,孩子融入不进去的时候,内心肯定是感到孤独,伤心和郁闷,在妈妈的回应里,没有任何对孩子的情绪的同理心,而是给孩子讲道理。所以面对一个不理解自己,不懂得自己情感需求的妈妈,孩子除了生气对抗,也许闭嘴才是更好的选择。
有个女孩子说从不敢和爸爸聊天,因为一说起学校的事情爸爸都有一堆道理等着自己。孩子试着让爸爸理解自己的感受,就说爸爸别说的那么官方,心里不舒服。老爸就会很生气地说:“我哪里官方了?我这是在教育你!”好嘛,那你就教育吧,闺女开始闭嘴。
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当听到女儿吐槽在学校的一些郁闷之事时,总忍不住去支招。有一天,女儿说:“妈妈,我觉得你在给我上课。”一下子警觉起来,给孩子道了歉,反省了自己的职业病,开始闭嘴。女儿也更喜欢分享学校的事情了。
进入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倾听,是理解,是接纳和陪伴,不再处处依赖,做个好听众,比做好导师更重要!